《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三

作者: 家有个男孩 | 来源:发表于2021-08-09 17:31 被阅读0次

7,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场”的力量

行为改变的第三个原则—培养“环境场”

“场”到底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包含大量行为线索的环境,这些行为线索能激发特定的行为,就像到了卧室,你会想睡觉,到了办公室会想工作,到了餐厅会想吃饭一样自然。

感性的大象对啊“场”很敏感,他总是比理智先感受到“场”所暗示的行为线索,并照着这个行为线索行事,环境中包含的行为线索越多,“场”的力量就越大了,因为厂的不同,在一些地方你会努力工作,在另一些地方你会懈怠,在一些地方你会沉默不语,在另外一些地方会滔滔不绝。

“场”的惯性

我把生活的乐趣分为两种:消费型快乐和创造型快乐,在消费型快乐里,我们消费的是别人创造的产品,满足的是表面的感官刺激和生物性需要,而在创造型快乐里,我们在创造自己的产品,在发挥自己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成就感,感觉到自己正在变得美好。

创造型快乐,使其向人热衷的理智的快乐,而消费型快乐使大象热,真的感光的快乐。

所谓“场”就是我们心中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在这个假设里,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写字间是和工作学习相联系的,而家,宿舍是和休息娱乐相关的。

在身边养一个“场”

“场”的力量从哪里来?

第一个来源是别人在这个空间里的行为。

第二个力量来源就是我们以前在某个空间的行为。

“场”并不玄虚,他就是一个人在一个空间里做事的习惯,习惯会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稳定的心理预期又会巩固,习惯的行为,一个人在某个空间做的事情,越纯粹越持久,这个空间的场的力量就越大。

“场”其实是环境记忆中,我们每个人的历史,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挣扎,我们的灵光一现,我们的引以为豪,这些事在别人看来也许无足轻重,可是对我们自己意义重大,如果我们有意识的让他只在某个特定的空间发生,那这个空间就有了记忆,他就会变成能激发和调动大象的场,变成存储美好新经验的记忆银行。

8,情感触动:改变最重要的动力

越自责,越放纵?

改变的第四个原则 —情感触动

改变需要情感的触动。如果没有情感认同,就不会有改变发生。可是,大象既容易被焦虑,恐惧这些消极情感触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这类积极情感触动到底哪种情感最容易改敏华改变呢?

如果我们想改变的习惯,比如吸烟、过度进食,拖延,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产生的,如果用内疚和自责,给自己增加更多的焦虑和压力,想一想,我们会用什么办法处理这些焦虑和压力呢?当然还是吸烟,乱吃东西,拖延这些老办法。

所以越是自责,一个人越容易放纵自己,陷入放纵自己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

大象能听懂爱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求对自己提高要求,而在于高要求的背后,究竟是你对自己的厌恶,

还是爱和期待,只有后一种感情才能够触动大象改变的力量。

用爱驱动自己的改变

你对自己还好吗?你在想起自己的时候,是带着厌恶和憎恨,还是爱和同情呢?如果你还在内疚和自责中自我折磨,也许,你应该放弃和自己之间的战争了,就一个士兵,终究要解甲归田一样。

大象也许听不懂你说的道理,但它是能听懂爱的。他会很清楚的知道,你爱不爱她。

只有爱,才会让她心甘情愿,为你上路。

9,第二序列改变:改变真的有效吗?

改变是把双刃剑

追求改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心理状态:对现在自己不满。这种不满当然可以转发城发展的动力,但也可能带我们走上另外一条路,让我们感到焦虑、迷茫,、自卑、手足无措,甚至陷入重复无效的改变之中。

第二序列改变

改变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内容的改变,另一个是应对方式的改变。

有时候,改变作为应对方式本身,也需要改变,这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第二序列改变。他来自一本叫《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的书,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保罗•瓦茨拉维克。瓦茨拉维克把内容的改变称为第一序列的改变,把应对方式的改变称为第二序列的改变。瓦斯拉维克说,就是因为人们把改变停留在第一序列,导致改变本身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成了一个问题。

接纳自我的本质是舍弃

接纳自我其实不是追求,而是舍弃。舍弃什么呢?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心理治疗领域里有一种很著名的疗法,叫做“森田疗法”,它的核心理念是带着问题生存,为所当为。意思是一个人不要纠结于自己的问题,只把他当做生存的常态,转而专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种曲线救国的改变方式最大的好处,是防止我们只看问题本身,而忘了问题以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才是接纳自我的真谛。

有效改变的判断标准

无效的改变会维持症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当我们想要改变的时候,要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遇到的,是世界的不如意,还是需要改变的问题。

这个世界本身就有很多不完美,它不是按照我们的想法设计的。比如我们偶尔会焦虑、失眠、会心情不好,会遇到各种挫折,但这些都不是问题,而是世界运行的常态。如果错把世界的不如意当做要解决的问题,改变不仅仅没有效果,有时还会变成问题。

第二,我们想要改变的努力,有没有打断自然发展的历程。一颗树从种下种子到开花结果,有自然发展的历程;工作需要积累经验,关系需要培养感情,这也是自然发展的过程。如果改变的企图打断那自然发展的历程,让它同样既没效果,还会变成问题。

相关文章

  •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三

    第三章 发展关系中的自我 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之中。关系塑造着自我,影响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 关系中的自我:...

  •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三

    7,培养“环境场”,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场”的力量 行为改变的第三个原则—培养“环境场” “场”到底是什么呢?它...

  • 读书笔记:《了不起的我》了不起在哪

    1、一次必然的“因缘际会” 想要研读《了不起的我》这本书的计划“蓄谋已久”,也是因为觉得自己前三十年的路走得实在跌...

  • 2022-02-17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本书作者“陈海贤” 你要走多少路, 才能成就你的了不起? 鲍勃·迪伦曾写道:“一个...

  • 了不起的我(三)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

  • 读书笔记:了不起的我

    名称:《了不起的我 —— 自我发展的心理学》 阅读时间:2019-10-29 - 2019-10-31 (3天) ...

  •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他们需要改变,可他们的思路却是证明改变很难。 你其实一直有选择。当你告诉自己不行的时候,你已经做了选择;当你待在一...

  •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最近将陈海贤老师的新书《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读完了。海贤老师在最后一章结束时留了问题: 这本书里,最打动...

  •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在你存在之前,这个世界就已经存在了。在你死后,世界还会继续存在。那你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也许是...

  • 《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

    1、因为情感的大象受9经验的好处支配,必须通过新的行为创造新的经验,才有可能改变。 2、真正心理舒适区是我们熟悉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不起的我》读书笔记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cb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