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毛的话来讲:“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这便是读书的意义,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肯定是骗人的,为何古人该要这样说呢,大抵还是因为书读多了,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从而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而今天日本也有这样一个人,写了一本书,叫《深阅读》,在书中不仅深入地阐述了“读书”的意义,还有作者力荐的创新性读书方法。
他就是斋藤孝,于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斋藤孝的《深阅读》从选择一本好书、养成读书的习惯、提升阅读技巧到最后的强化阅读效果等各个维度都提出了实用可行的方法,只要践行这些方法,放下浮躁,沉下心来阅读,深入其中,就能体会到那股清流带来的力量。
《吐槽大会》去年火得一塌糊涂,制作人李诞的名气和事业如日中天,录《十三邀》的时候,跟许知远在饭桌上吃着烤串喝着啤酒时,他却说:“我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读过名校。”
可是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都没有上过名校,难道就注定一生将碌碌无为吗? 选择不了名校,但我们可以选择一本好书来阅读。那么如何选择呢,可以试着去追溯“天才的一生”,但天才也不是万能的,就像世界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此我们要学习他们闪光点和思维方式,并持之以恒坚持下去,最后才能走向了成功的巅峰;利用书评,书评是对一本书重要观点的提纯,通过书评,你大概会知道这本书有哪些观点,你是否该去阅读,在阅读之后会有什么收获;还可以阅读古典著作,到今天,之所以还被称为著作,不仅是因为它们凝聚了作者一生 的心血,还具有历史意义。因为我们自身条件的限制,借鉴这些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是为了让我们少走弯路。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你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享不尽它给你带来的利息,如果你养成了坏的习惯,一辈子都在偿还无尽的债务。因此养成良好的读书习 惯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先前没有这种习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枯燥乏味,这是正常现象,我们该如何来消除这种现象呢?学会一心两用,不要被作者带进沟里,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要学会提出问题,想想他说这个观点有什么依据来支持,或者是我们自己能不能找出有力的证据来反驳他呢?这样累的时候,还可以听音频版的,用耳朵听的时候,大脑会相应地呈现出文字的影像,这样更可以增强记忆。还可以在家或办公室设立箱式书架,一是为了方便整理;二是为了便于查找;就如同记忆装置,对于需要的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猎取到。
知乎上有个问题:“读了很多书,但是都忘掉了,读书的意义在哪里?”
有一位网友说了一个故事:初中的时候,有个同桌很调皮,总是不喜欢学习,有一次,他问老师:”老师,我每天背单词可是第一天背下,第二天就忘了,那背单词还有什么用呢?”
老师回答说:“这就好比你用铅笔在纸上写了字,虽然你用橡皮把字迹擦掉了,可是纸上还总是有点痕迹的,至少上面有你用力的印子。”我们阅读的目的无非就是信息、消遣。不管是哪种目的,都需要我们提升阅读技巧,根据二八定律,我们知道,一本书重要知识只有20%左右,其余的都是作者在用大量例子佐证罢了。那么该如何读书呢?斋藤孝在《深阅读》里告诉我们,有一种方法是“转换阅读”,就是世界上所有的现象,包括读书,都可以用y=f(x),y是创意,x是素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f,这个f可以根据特定的对象来确定,也可以在在多个非特定的自由因素中选择,最后通过经验来确定属于自己的f。那为何要这样做呢?伟人、贤人的作品固然是经典,但都是有特定的历史意义,有些东西在今天看来或许并不实用了。这种转换阅读的好处就是可以避免进入盲区,我们在学习的同时,将自己的经验带入进行思考。正如论语中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是相同的。
还有一种方法被称为“据点阅读”。假如你手中有一本论语,但你很想读,可是内容枯燥,言语晦涩难懂,此时你该怎么办?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关于论语的故事、外传、野史来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阅读的趣味性,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关于论语本身的内容。
对于如何做到快速阅读小说,斋藤孝是这样说的,只读对话部分,在这个部分,内容不仅简单明了,还像戏曲一样含蓄隽永。速读自然而然就能提升起来,每小时一百页不是问题。快速阅读的前提是不丢失重要内容。
最后就是如何增强阅读效果?网上有一个段子:怎么看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当你看到夕阳余晖,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多鸟,真他妈好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精彩的话语,也有可能转瞬即忘,所以要把关键词或关键句写下来,利用颜色不同产生视觉差来区分信息的不同。例如,与内容有关的基本信息用“蓝色”,重要信息用“红色”,个人感兴趣的话或自己的意见等用“绿色”。这样就可以加深对书本身的理解,也是斋藤孝提倡的“映射交流”。
输入最终是为了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斋藤孝告诉我们,尽量引用书中的部分内容,同时应该以自己的感性、体验为主题,这样的输出才更有意义,也能强化记忆。最后可以将自己精彩的评论或书评发布到社交网络上,与读过此书的人共同探讨。
斋藤孝在《深阅读》里将人类的思想比作地底的清理,而我们平日所遇到的麻烦则是浊流。不管是怎样的浊流,只要经过沉淀离心分流最终都将变成清流,这便是所谓的深潜力。正如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这不仅是参禅的境界,同样也适用于读书,同样的一本书,为何有人看了与没看没什么差别,而有的人却不仅能学以致用,还写出优秀的书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