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文书九段
1)东汉末年,公元208年秋八月,荆州襄阳水镜庄里,司马徽晨起后面色凝重,他隐隐预感到,自己命不久矣。
女儿司马燕见父亲气色不好,上前询问:“可否用药?”
司马徽摇摇头说:“我自知天命将尽,有药也无济于事”,随后叹道,“可惜,人寿有限,终难见汉室复兴,天下苍生安然!”
“不过偶感风寒,何来天命之忧”,司马燕安慰了一句,接着问:“听闻曹操陈兵赤壁,预谋江东吴氏之地,父亲以为结局如何?”
司马徽些许沉思后说:“孔明已过江联手周瑜。曹操急于求成,犯下兵家大忌,更何况江东还有一人预展雄才,必在关键时一显身手,想来曹操败局已定!”
司马燕有点疑惑,“还有一人,是谁?”
“凤雏,庞统,庞士元”,司马徽说着看了看女儿。
听到庞统的名字,司马燕没有吭声,只是用手弹拨着桂花树上的枯叶,心不在焉的样子。
“你心中还在怨我,当年执意不肯让你嫁于庞统?”司马徽苦笑着,“如今我命将休,不妨告诉你原委也罢,免你将来祭我时耿耿于怀。”
“旧事早已相忘,父亲多心了,也许这就是命,如今常伴父亲左右,岂非更好”,司马燕故作解劝之色。
司马徽并不理会,接着说:“此确为命相使然,当年我本欲将你许嫁孔明,然孔明对你无意,而你心向庞统,却不知他命相短促,非长命之人。”
“庞统命短,父亲何以知晓?我原以为你是嫌弃他相貌不端”,司马燕不解的问。
“为父读百家经典,得古法可卜世事,算定乾坤之变。孔明、庞统还有那江东周瑜,皆为旷世奇才,但命里又注定相克,总归都生不逢时”,司马徽解释道。
“我只知,孔明受刘备三顾之恩时出山,父亲说他生不逢时,庞统和周瑜也是吗?”
“此三人皆是聪明绝顶之辈,然不该同生此世此时而已!”
“为何?”司马燕问着并扶父亲到凉亭坐下。
2)司马徽自知将死之人,本就想给女儿一个交待,也就逐步敞开了话题。
“雄才之人务必修心,方可持才有为,否则,心不超然,招来劫数”,司马徽娓娓道来。
“三人中唯有孔明修心尚佳,虽不贪功名,却重情执拗,料其难免固守愚忠、操劳而逝。周瑜此人,我曾两面之识,眉生嫉相,心胸狭隘,势必引祸上身。庞统则贪功媚绩,常有武断之举,终将被自以为是所害。”
司马徽顿了顿又说:“孔明修心而命硬,谁与争锋,必受其伤。今若东吴取胜赤壁,后孙刘必有荆襄之争,实乃周瑜与孔明之争,瑜必死。”
“那庞士元与孔明自幼为友,孔明绝不会设计相害于他吧!”司马燕问。
“孔明自无害人之心,却难防庞统虽非其所害而因其所死,天意无常”,司马徽面带惋惜之色。
“父亲既知因果定数,为何不出手相救,何况伏龙(孔明)、凤雏都算与您暗含师徒之谊”,司马燕追问道。
司马徽微微笑道:“我并非不救,庞统去年来时,我曾以《易心经》之书相赠,劝其潜心研读,参破其中道法,不再苛求功名,顺势而为方可化险为夷”。
“其实,天下事变之归途,我已算出始末,只有一个环节拿不准,且看造化吧!我在《易心经》的书尾写有四句诗,算是给庞统的提示,只盼他能看透,也就释怀了。”
司马徽说着突然转向女儿问:“你想救他吗?也许还来得及。”
“怎么救?”司马燕急切的问。
“即刻赶往江东,告知庞统,不可干预赤壁之事,如若不成,务必劝其将来留在江东,万万不可与孔明共事刘备,否则,大祸不远矣”,司马徽感叹而言又似有恻隐之心。
“这是为何?记得当初刘备借宿水镜庄时,父亲曾经告知他,伏龙、凤雏二得其一,可安天下,如若庞统助吴胜曹,再与孔明共扶刘备以兴汉室,岂不更有实力?”司马燕问。
司马徽没有再解释,只是催促女儿抓紧动身。
3)司马燕急切动身赶往江东,没想到她去后三天,其父病亡。更没想到,她赶到江东时,庞统已到曹营巧献连环计,最终劝曹操将战船用铁链相连,被周瑜用火烧为灰烬。
庞统从曹营回归后,就隐藏起来,司马燕不觅其踪,只好回家祭父。
赤壁大战后,孔明巧取了荆襄九郡,周瑜屡屡用计预想夺回,都被孔明识破,最终含恨死于巴丘。
江东新任大都督鲁肃找到庞统,劝其投靠吴主孙权,但庞统因言语中藐视了周瑜,而被孙权拒之门外。
鲁肃遂极力推荐庞统投靠刘备,最终还是形成了伏龙、凤雏共事一主的结局。
时至公元217年,刘备西征巴蜀,在攻打雒城的战斗中受阻。
此时,司马燕在荆州找到了孔明。得知庞统跟随刘备西征后,又旋即西行并在军中找到庞统,并带给他一封孔明的亲笔信。
司马燕将其父生前的推断讲与庞统,又将孔明的书信给他。
庞统看后一脸苦笑的说:“你父从来欣赏孔明,而屡屡劝我安守淡然之心,是何道理?孔明怕我西行功成,动摇其尊,劝我不可贸然行事,是何居心?我即已登堂出世,岂可半途归隐!”
次日,庞统献计于刘备,选择另辟山路绕道包剿雒城,并亲自带兵前往。司马燕见其心意决绝,无奈之下,只得跟随其一同行军。
当庞统大军行至一个叫做落凤坡的山峡之处时,遭到了敌军的伏击,庞统身中数箭后落马。众军将奋死拼杀才将其抢回,不过也已奄奄一息。
4)司马燕看着重伤的庞统,心痛之极,面对一个临死之人,她只能安慰道:“你为何如此不小心,出征前怎可不察此处有个落凤坡,你雅号凤雏,怎可途经这落凤之地”。
庞统露出悲苦的一丝笑意,“这就是命吧,我本是不服命运,预给自己饱读十五载的付出有一个交代”,稍微积攒了些气力后又说道,“你父之心我尽皆知,但我心有不甘。”
“我自幼与孔明相识,自视才学不在其下,但他时运胜我,出道便一展宏图之志”,庞统显出痛苦之色,“赤壁之战,我助江东成事,却被孙权弃之,鲁肃恐我助曹复仇江东,将我推荐给刘备,意在让我与孔明成二虎相争之势,终为江东谋利。”
“你父曾言,伏龙、凤雏二得其一,可安天下,而鲁肃却已悟出,若两者兼得,则天下难安的道理。”
“那本《易心经》我已熟读,天下大势已被你父的四句诗言明,现在看来,都要开始应验了”,庞统从怀里掏出那本书,“把他交给孔明,让其好自为之吧”,说罢,庞统愤然而逝。
司马燕待安葬庞统后,又独自到其墓前徘徊数日后才满怀忧伤之心离开。此后数十年,都来祭拜。
临别时,她将《易心经》转交给孔明,并将庞统的遗言如实告知。
至此后,这本书一直被孔明带在身边,尤其是司马徽所写的那四句诗,一直让孔明不解其味。
5)直至公元234年,孔明操劳过度,病卧五丈原,自感生命将尽时,又拿出此书研读,他终于悟出了书中诗句的玄机。
凤鸣西天难有声,龙飞北疆为功成。巴蜀六伐若留憾,天下当归吾族兴。
这是司马徽用诗对后世的预言,其实,他早就推算出了伏龙、凤雏的命运,也预知了后汉三国时代的最终归宿。
诗的意思是说,凤雏只要往西去,就难有生还的机会,伏龙的心思在北方,为的是攻城略地,但如果西蜀六次北伐都留下遗憾,未来的天下将是司马家族的人统一。
诗句中说“若留憾”,就是司马徽所讲的拿不准的环节。意思是,如果孔明六次北伐成功了,则还有变数,如果不成功,天下就是司马家的了。
孔明回想着数十年征战的挫败,六出祁山都被宿敌司马懿所化解,想想周瑜、庞统和自己,这些自负所谓的聪明人,不过是司马徽预言中棋子般的人生。
一阵波及脏腑的剧痛后,孔明含泪闭上了眼睛。
公元279年,一个名叫司马炎的人统一华夏,史称晋武帝。
网友评论
很神奇,文章中每一个文字都恰到好处
读起来耐人深思
喜欢你的每一篇文章
🍎🍎🍎🍎🍎🍎
我觉得三国还有一个谋士很不错,那就是郭嘉。
看谁人运筹帷幄,智高一筹。
相信泱泱大国,永立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