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继续阅读伯特兰.罗素的《幸福之路》,本篇讲的是“被害妄想”,这里作者讨论的是它的一些温和的形式,也是影响幸福感的常见原因。
他将“被害妄想”归纳了四种类型:
1、对自我价值的过份夸大。如我的作品没人问津,是别人没能力赏识;
2、TA的真实苦难来源于客观现实,但他去把个人经历推而广之得出结论。如感情上被某个男生辜负了,结果把所有的男人都定义为负心汉;
3、总把自己的需求强加于人,违背对方的意志,然后意外而吃惊地发现对方并不表示感谢。如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了工作,但孩子非但没有感激,还不领情,让父母痛心疾首。
4、经常为“做好事”而剥夺人的某些快乐:饮酒、偷懒等。
罗素针对以上四种类型的“被害妄想”给予了四条一般性准则,充分理解这些准则的真谛便足以防止产生受害妄想。
第一条,你的动机并不总像你想象的那么无私。
这一点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有一部分父母以“为你好”来控制孩子,但仔细思考其中的意图,难免有着为己的部分。无私奉献的背后,或多或少夹带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利己主义。
作者用了一个很有趣的比喻:一个只关心他人进餐而忘记自己吃饭的人定会饿死。当然,他可能只是为了获得与邪恶做斗争的力量而吃饭,但这样吃下去的食物能否个需要怀疑的问题,因为这种动机刺激产生的唾液不够充分。
第二条,不要高估自己的价值。
高估自己的价值是不明智的,这容易陷入迷思,认定这是一个蓄意漠视你价值的阴谋。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怀才不遇,还是虚荣心膨胀的庸人?
作者给了一个绝对可靠但不妨一试的检验方法:你进行创作是因为急切地冲动想表达一些观念和感受呢?还是被渴望赞美所驱动。
若是前者,即便是没有赞美,也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若是后者,则会因外部因素而怨天怨地,缺乏内在动力坚持下去。
承认自己并不如自己期望的那般重要,这可能带来一时的痛苦,但这种有限的痛苦结束后,幸福的生活就成为可能。
第三条,不要苛求他人。
不管在什么样的关系中,对方是从自身出发的,以自己的角度,而不是以你的角度来看人生的。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他人的缘故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主线。
即便有时会因为一种强烈的情感使人心甘情愿地做出牺牲,但这样的牺牲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
不要将这种牺牲感强加于别人,毕竟没有人强制你牺牲。反过来也一样,若做出了一定的牺牲,那必然是由自己的角度来下的决定,却不要因为别人去做决定。
第四条,别人用来思考你的时间少于你琢磨自己的时间。
以前的我相当社恐,总害怕自己会做出不得体的事情。但事实上,别人才没有那么时间去思考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正事和闲趣。
作者指出,受害妄想者会把实际上与他不相干的行为都看作是针对他的。因为这样想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毕竟如果他足够重要,确实可能这样。
就像当红的明星,TA的行为想法都会被大众捕捉、谈论,但普通大众的我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到每个人拿着放大镜在仔细观察自己。
转载小红书图片其实在读这章的时候,我认为这部分内容是与我无关的,而阅读后才知道原来我也有如此“丰富”的被害妄想的经历。哈哈哈……
以上提及的我理解成被害妄想的萌芽阶段,学习觉察,及时地停止,那么被害妄想就不会继续发展,从而成为我们追寻幸福道路上的障碍。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