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锅边,立夏煮锅边做夏,盛行于明末清初。清代郑东廊写诗: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1961年,朱德在福州吃锅边时,很感慨地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吸引人的魅力,真叫人尝后难以忘怀!因为锅边是将米磨成浆,用手绕圈纹(福州话)出来的,沿着锅边均匀地浇上一圈,盖上大木锅盖,一会儿,锅边的米浆就被烤干,铲下去,当锅里的米浆卷挤挤挨挨时,加入虾米,蚬子,还有葱,蒜,姜等,煮一会儿就可以吃了!
油条,虾酥,海蛎饼是福州传统风味小吃中的兄弟:油条是先用酵母与面粉加水糅合,使之发酵,再加入适量纯碱,食盐和明矾糅合,然后切成条状,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筷子在中间压一下,旋转后拉长放入油锅去炸,福州人吃油条还喜欢就着锅边吃,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煮锅边,吃饱后好下田劳动,而且还要送给左邻右舍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