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譬喻经爱身品---

作者: 不再思量 | 来源:发表于2018-08-20 22:19 被阅读3次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之一)

      昔有一国名多摩罗。去城七里有精舍。五百沙门常处其中。读经行道。有一长老比丘名摩诃卢。为人闇an4塞五百道人传共教之。数年之中不得一偈。众共轻之不将会同。常守精舍敕令扫除。后日国王请诸道人入宫供养。摩诃卢比丘自念言。我生世间闇an4塞如此。不知一偈人所薄贱。用是活为。即持绳至后园中大树下。欲自绞死。佛以道眼遥见如是。化作树神半身人现而呵之曰。咄咄比丘何为作此。摩诃卢即具陈辛苦。化神呵曰。勿得作是。且听我言。往迦叶佛时。卿作三藏沙门。有五百弟子自以多智轻慢众人。吝惜经义初不训诲。是以世世所生诸根闇an4钝。但当自责何为自贼。于是世尊现神光像即说偈言

 自爱身者  慎护所守  希望欲解

 学正不寐  身为第一  常自勉学

 利能诲人  不惓则智  学先自正

 然后正人  调身入慧  必迁为上

 身不能利  安能利人  心调体正

 何愿不至  本我所造  后我自受

 为恶自更  如刚钻珠

         摩诃卢比丘见佛现身光像。悲喜悚栗稽首佛足。思惟偈义即入定意。寻在佛前逮得罗汉道。自识宿命无数世事。三藏众经即贯在心。

       佛语摩诃卢着衣持鉢就王宫食。在五百道人上坐。此诸道人是卿先世五百弟子。还为说法令得道迹。并使国王明信罪福。即受佛教。径入宫里坐于上座。众人心恚怪其所以。各护王意不敢呵谴。念其愚冥不晓。达嚫心为之疲。王便下食手自斟酌。摩诃卢即为达嚫。音如雷震清辞雨下。坐上道人惊怖自悔。皆得罗汉。为王说法莫不解释。群臣百官皆得须陀洹道。

白话解释:

        从前有一座精舍,五百位沙门在这里读经修行。其中有位老比丘,为人愚钝,五百位沙门道友都轮流来教导他。但是教了数年,也不会一首偈子,因此被大家轻视,而常被命令看守或打扫庭院。

       后来国王请这五百沙门入宫供斋,老比丘留守在精舍,心想:我如此愚钝,连一偈也不会,受人轻贱,活着有什么意思?他于是拿着绳子,到后院中的大树下,想上吊自尽。

       佛陀遥知此事,便化作树神,现出半身人形,呵责老比丘为何要上吊?他即向树神诉说苦楚。树神责备他说:“在往昔迦叶佛时,你曾为三藏法师,有五百位弟子,因为轻慢别人,吝啬不说经义,所以世世为人愚钝。此事虽然不免令人自责,但又何必自杀?”于是佛陀现出金光瑞相,说偈言:“自爱身者,慎护所守,希望欲解,学正不寐;身为第一,常自勉学,利能诲人,不惓则智;学先自正,然后正人,调身入慧,必迁为上;身不能利,安能利人,心调体正,何愿不至?本我所造,后我自受,为恶自更,如钢钻珠!”

        老比丘见到佛陀现身瑞相,悲喜交加,顶礼佛足,思惟偈义,即入定意,就在佛前得罗汉果位,自知宿命,通达三藏众经。佛陀告诉他说:“你现在着衣持钵,到王宫受供,并且应坐于上位,为你前世五百弟子说法,令他们悟道。|”

        老比丘受佛教导,便径自入宫,坐于上座,此时大家看了都很生气,但也只好原谅他的愚昧,如果他真的为国王说法,那就一定很可笑。此时国王亲自送斎到各比丘面前,老比丘即为国王说法,他的声音如雷震,辞语优雅,在座的所有比丘都惊怖自悔,由于听了老比邱得开示,皆证得罗汉果位。国王群臣听了开示,皆证得佛道初果。

相关文章

  •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之一) 昔有一国名多摩罗。去城七里有精舍。五百沙门常处其中。读经行道。有一长老比丘名...

  • 学而行之

    学不必多 行之为上 ――《法句譬喻经》

  • 法华经譬喻品感想

    轮回大火宅,亦能三乘法。 唯依善知识,解脱得自在。

  • 《法华》里的“一大车”

    丁福保编纂之《佛学大辞典》有“一大车”条,归为譬喻类,曰: 以一大车譬法华之妙法。又云大白牛车。法华经譬喻品曰:“...

  • 那个“装死的沙门”去哪儿了?

    这是《法句譬喻经 · 多闻品》当中的一个故事,说的是: 舍卫国里有这么两口子,都很抠门儿,不信道德,心行恶毒。佛陀...

  • 【安悦心声】生而为人

    佛陀在《法句譬喻经》里曾说了“盲龟浮木”的譬喻,他说在海面有一块挖了圆洞的木头,海底有一只瞎眼的乌龟,这只盲龟一百...

  • 《法句经》中最精华的20句话,句句经典透彻!

    《法句经》是从佛经中录出的偈颂集。法救尊者他重新整理古来传诵的佛祖法句,编集出新的《法句经》,从〈无常品〉到〈梵志...

  • 你可能不了解的真相

    《前行》里有一句大家都听惯了的话:“人身难得”。到底“难得”到什么程度呢?《法华经》里就说了一个譬喻:“盲龟值木”...

  • 火宅喻—摘自网络

    佛祖释迦牟尼在《法华经·第三譬喻品》中,为了教导众生和信佛弟子脱离三界之苦,从声闻乘、缘觉乘走上大乘佛教的修行道路...

  • 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论事之大小,总会善有善报

    在阅读本文前,先了解两个名词: 1、《譬喻经》又称《杂譬喻经》,是指佛典中以譬喻故事来彰显佛理的经文,此形式由释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句譬喻经爱身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er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