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哲思国学与传统文化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2)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2)

作者: 芬陀华香飘飘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14:37 被阅读0次

觉知既然与浮念不两立,有觉知即无浮念,有浮念即失掉了觉知。那么,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觉知与浮念同时并存呢?这是因为觉知不专注连贯,尚未连成片段,因而出现瞬间觉知和瞬间浮念交替进行的情形,就误以为是二者并存。

所以,做觉知功夫,首先是要把觉知连成片段。觉知成了片段,在这些片段中自无浮念。平时,要尽可能多地做到:觉知而无浮念,从浮念的控制下解脱出来。

前行阶段的核心是:通过培养专注、连贯、持久的觉知力,尽可能的不陷入头脑世界;一旦陷入,就要立即觉察到,并且脱离出来。在修持中,要随时随地把握住这一点,修持功夫的浅深亦以此来衡量。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2)

 

问:既然浮念与觉知不两立,那么“念起即觉”是怎么回事?

答:“念起即觉”的境界,是觉知力已经很强大,随时处于觉知中。虽然偶有闪失而浮念生起(此时失掉觉知),但是很快就恢复觉知,而觉察到刚才的浮念。如果觉知力不强,常常要打一会儿妄想,甚至打一阵子妄想,才能够觉察到。所以,“念起即觉”是觉知力强大的结果。在修学中,也常常以“念起即觉”来培训觉知力——妄念一起就要看得见。同时,也可以通过妄想持续的时间短长来判断自己觉知力的强弱。圭峰大师云:“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修行妙门,唯在此也。”(《禅源诸诠集都序》)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2)

问:为什么浮念会生起?

答:当末那识(意根)自发地攀缘阿赖耶识中之法尘而传给第六识(意识)所生起的念头,这就是浮念。(关于末那识、阿赖耶识和意识的论述,详见本院修学园地中《心、自性、如来藏》一文中之“识心的运作过程”一节。)末那识不能够同时做两件事。当它觉知时,就不能够去攀缘法尘;当它攀缘法尘时,就一定失去了觉知。这就是“觉知即无浮念”的原理。就像一个人在作为警察去执法时,就不会去偷东西一样;若是去偷东西,便没有在执法。禅宗之看话禅,是通过看话头来堵截意根(不让意根攀缘法尘)而令妄想流注不行。憨山大师云:“即如大慧,专教看话头,下毒手,只是要你死偷心(情识)耳。......此一上是大慧老人寻常惯用的钳锤,其意只是要你将话头堵截意根下妄想流注不行,就在不行处,看取本来面目。”(《梦游集·示参禅切要》)

〔妄想流注〕妄想之生灭迁流。〔妄想流注不行〕妄想流注停息。

相关文章

  •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2)

    觉知既然与浮念不两立,有觉知即无浮念,有浮念即失掉了觉知。那么,为什么有时候会觉得觉知与浮念同时并存呢?这是因为觉...

  •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5)

    第一章 觉知动作 觉知的对象甚多,例如动作、感受、呼吸、景物、身体、心念,等等。它们都可以用来培养觉知力,截断妄想...

  •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1)

    念头有两种:一种是自主念,这是自己主动起的念,自己做得了主,要起就起,要停就停,称之为意念,例如念佛之念;另一种是...

  •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3)

    问:妄想是怎么回事? 答:想有两种:自主地想和非自主地想。一般所说的妄想,即是非自主地想,浮念联翩。 识心缘虑尘境...

  • 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4)

    觉知念佛是以专注、连贯、持久的觉知力为基础,以达到念佛一心不乱。因此在前行中,通过修炼“觉知动作”、“觉知感受”、...

  • 修行路上的风景

    陷入思辨时,正是远离彻底真实呈现时。 若有幸无缝对接地观照每一个自我意识创建的链接,将有一天会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

  • 路上才知风景多美

    今天农历正月二十二,晚21:49,雨,星期天。 从家里坐朋友的顺风车,在深夜之前赶到公司宿舍。天气预报说是有...

  • 从来都没有一劳永逸

    越发觉得,所谓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而教师工作,只是修行路上的一道风景。 宿舍的绿萝,在懒人盆里种...

  • 勇哥 2019.11.24 大连 生日快乐!

    我一直在路上,在路上的风景很美,在路上的故事很精彩……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

  • 路上的风景(一)

    ––––往事浓淡,色如清,已轻。经年悲喜,净如镜,已静。 英子今天有点儿激动,可能激动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小紧张。因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路上的风景一一觉知(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gb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