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日记

作者: 三省之陈 | 来源:发表于2019-11-01 10:26 被阅读0次

          昨天说的是《认知天性》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今天继续,我们来看第二节: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

          这一节看完过后你会发现它也主要是起到一个过渡作用。作者指出:为了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过去40年里很多领域的学者都有在收集数据做实证研究,有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学等等,那么谁的建议更有效呢?这个不能盲从盲信,在接下来的章节里作者会给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所以说这一节主要是一个引子,这一节的其他内容介绍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作者列出了三个观点,和前面一节所说的学习认知误区也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作者所说他的很多观点都会在书中交叉出现,他本人就是在用新的学习方法让读者更好的记忆本书内容。下面将这三个观点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一)我们都是“不尽职学习者”。以马特·布朗飞机模拟训练为例,说明人们即便在实践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马特·布朗在培训第五天过后采用了教室学习和在飞机模拟器上实际操作轮流进行的方式就产生了持久记忆,但是人们却更愿意相信这是偶然,依然把重复学习和反复记忆视为真理。对此作者又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从12张硬币图中找出唯一正确的一张,一个是找到离自己办公室最近的灭火器,结果无论是硬币还是灭火器虽然我们平时无数次接触或者经过但都无法做到。

            二)荧光笔,下划线和反复阅读。相信很多朋友上学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本上做笔记划重点,但是这样做真的帮助我们提高记忆了吗?无论是多伦多大学的实验还是其他的实验,作者都是在向我们证明:连续阅读是无效的,而相对来说间歇性阅读却更有效。

          三 )元认知带来的学习假象。既然重复阅读没有效果,为什么人们会乐此不疲呢?作者给了两个解释,一个是别人给出的建议引导的,一个是我们自己看到的学习假象让我们误认为熟练地掌握了学习内容。这里有个概念:元认知,指的是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能否准确判断我们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对于决策至关重要。作者引用了美国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的一句话: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的事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有些事我们知道自己不知道;还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元认知帮助我们清楚现阶段对于知识的掌握究竟是一个什么层次,特别是未知的未知,我们是无意识的,光靠单一反复练习肯定是无效的,需要做出改变,如同学之间相互出题做,同事之间对于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加强交流等,都会对未知的未知部分有很好的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hf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