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禅宗史92:鹅湖大义

禅宗史92:鹅湖大义

作者: 周脖通 | 来源:发表于2020-08-18 20:03 被阅读0次

第二十四节 鹅湖大义

马祖道一的洪州宗,是当时禅宗江湖的第一门派,所以,前来马祖那儿参禅悟道之士简直就是人山人海的。而马祖道一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在整个禅宗史上,颁发出去的毕业证书,都是数一数二的。禅师们拿到毕业证书后,有的继续留在马祖身边深造,但是更多的人一拿到毕业证书,就出去闯荡江湖,进而开山授徒了。致使马祖道一的洪州宗很快的就在中国的许多地盘上开花结果,并且很快的就燎原中华的大江南北。
而鹅湖大义禅师,不但是马祖道一门下,第一个被朝廷召进皇宫里给皇亲国戚说法的禅师,并且他还是同时期禅师中,第一个入宫弘法的禅师。

鹅湖大义禅师,衢州须江县(今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人,俗家姓徐,出生于公元745年。
从古至今,一般的女子在怀孕时,都是要吃点好东西补补身子的。可是大义禅师的母亲在发觉自己怀孕后,不知怎的,对所有的荤腥之外一概不吃。每次吃饭的时候,都是看到饭桌上没有任何的荤腥之物,她才会坐上来吃饭。
大义禅师小时候长得一表人才异于常人,不过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大义禅师在还是个儿童的时候,就来到本地的潜灵寺依慧绩法师出家为僧了。慧绩法师在给大义禅师剃发的时候,发现大义禅师头顶上的骨头异于常人,感到非常的惊奇。
到了二十岁的时候,大义禅师在寺里受了具足戒,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僧人。
大义禅师在寺院里,那可是什么都在刻苦学习啊,不论是经文还是禅道,没有不认真钻研的。所以,大义禅师还没有到马祖道一那里学习时,就已经是个精通律、禅的人才了。
不过,当马祖道一和石头希迁在天下掀起闯荡江湖的热潮后,大义禅师也按捺不住,背起包裹也加入了行走江湖的队伍,不过,大义禅师选择了在江西弘法的马祖道一。
在马祖的悉心教导下,本来就有深厚佛学根基的大义禅师很快的就获得了马祖颁发的毕业证书。
在唐代宗大历年间(公元766年——779年),大义禅师来到了江西上饶市游方,当他来到铅山县的时候,发现这样有座鹅湖山。鹅湖山最高处有三个峰头挺拔秀丽,而且山上有湖且多荷花。鹅湖山风景秀丽不说,更为难得的是这里极少有人烟。这对于一个僧人来讲,绝对是个值得居山静修的好地方啊。
于是大义禅师来到了山中,找了个幽静的地方,把手中的锡杖往地上一插,然后就坐在那儿进入了禅定状态。
鹅湖山山中虽然没有人家定居,可是却常常有猎人进山打猎啊,猎人们看见有僧人坐在那儿习禅,也没太在意,古时候在山中修行的人多的是呢。
猎人们第一天看到大义禅师在那儿坐得纹丝不动的,也没太在意。但是猎人们第二天进山打猎,却发现大义禅师依然纹丝不动的坐在那儿。第三天进山后,看见大义禅师还是纹丝不动的端坐在那儿。更让猎人们吃惊的是,鹅湖山山中有好几只老虎出没,并且常常伤人。这个僧人竟然在这里连着坐了三天三夜,是老虎不晓得山中来人了?还是老虎根本就把这个僧人无可奈何呢?
这些猎人们这才开始觉得这个僧人有点不可思议起来,于是,这些猎人们便丢弃弓箭,各人回到自己的村镇去奔走相告。消息传开,很多佛学爱好者和佛教信徒便来到了山中,依附在大义禅师身边学习佛法。
但是,因为山中有好几只老虎出没,所以来到山中的那些人一个个都是胆战心惊的。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能打老虎的武松之流,毕竟还是非常罕见的。
于是大义禅师提着锡杖,沿着虎径找到了这几只老虎。双方碰面后,大义禅师用锡杖点着老虎的头道:“你们应该把你们害人的心收起来啊。”
说完后,大义禅师便拄着锡杖回去了。不过说来也怪,从此以后,鹅湖山山中,就再也没有老虎的任何踪影了。
随着上山来追随大义禅师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山中的那点粮食很快的就不够大家用了。于是负责煮粥的信徒就来给大义禅师汇报这个情况。大义禅师笑着道:“大家无需担心,明天早上就会有人背着大米来布施我的。”
到了第二天早上,果然有一些当地的信众背着大米来布施给大义禅师。

唐德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刘太真从位高权重的礼部侍郎贬为信州(今江西上饶市)刺史。
不过,刘太真虽是被贬而来,却在信州刺史任上勤政为民,颇受老百姓好评。
这天,城里一座主要桥梁被水冲毁了,刘太真想到大义禅师在这里知名度很高,有非常大的号召力,于是就请大义禅师下山来帮着政府募集资金修建桥梁。
自然,大义禅师来到了城里,凭借着官府的力量和自己的影响力,大家有钱出钱有工出工,桥梁很快就修建好了。
大义禅师在信州城里没待多久,就来到了京城长安游方,并暂时寓居于慈恩寺。
不过,就在大义禅师寓居于慈恩寺这天,朝廷中的第二权臣,本是宦官的右神策护军中尉霍仙鸣晚上忽然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慈恩寺里来了一个神采奕奕的游方高僧。
醒来后,霍仙鸣对梦中这个高僧依然念念不忘。霍仙鸣觉得有点奇怪,于是立即来到了慈恩寺一看究竟。
一般情况下,有外来的僧人入住寺院,都是要登记的。霍仙鸣拿着登记簿按名字找人,很快就把大义禅师找来了。
大义禅师来了后,霍仙鸣一看,这不就是自己在梦中所见的那个高僧吗。
惊喜之余,霍仙鸣一边安排慈恩寺招待好大义禅师,一边立即写了份奏折给唐德宗李适送了上去。
李适前不久才经历过“泾原兵变”,所以回来后对于佛教那是崇信有加,再加上霍仙鸣就是在“泾原兵变”中紧紧追随且护驾有功,才被任命为右神策护军中尉的。现在霍仙鸣上表推荐高僧到皇城里的寺院来弘法,正合李适此时的心意,所以李适毫不犹豫的就下诏迎请大义禅师进入皇城里的寺院来弘法。
这样,大义禅师就成为马祖道一门下,乃至于同时期禅师中,第一个被皇帝迎请到宫中弘法的禅师,这为佛教禅宗的传播以及洪州宗的发展,都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的。
5月27日,是唐德宗李适的生日,这天,李适照例在宫中大摆宴席给自己过生日。作为佛学爱好者,李适自然也是请了一大帮京城的高僧来给自己作法事庆生的。
李适在麟德殿摆好宴席请高僧们入座,然后就请各位高僧积极发言谈论佛义。名为讨论,实际上就是要让大家互相切磋啊。
有个法师站起来率先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登妙觉。”
这人不但引用梁武帝这种外行的话,而且表达的见解实未见性啊。所以大义禅师马上站起来道:“法师这话,来自于梁武帝撰写的《二祖庙达摩碑文》。然心有者,是滞有,有既有矣,安可解脱?心无也,何人而登妙觉?”
大义禅师反诘之下,这个法师立马就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不过,这个法师把嘴巴闭上了,宴会上众多的法师却在那里高谈阔论佛道之高深莫测无可比拟,而且一个个都说得天花乱坠的。
大义禅师一听之下,就知道这些法师还没有真正的明白佛法真意。

于是大义禅师望着他们问道:“行止偃息,毕竟以何为道?”
马上就有法师回答道:“知者是道。”
大义禅师反驳道:“《维摩诘所说经》中道:‘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安得知者是道乎?”
一个这个回答不对,另一个法师马上又换了一个答案:“无分别是道。”
大义禅师还是用相同的经书来反驳道:“《维摩诘所说经》中道:‘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安得无分别是道乎?”
前面两个回答都不对,马上又有法师站起来道:“四禅八定是道。”
大义禅师还是用同一本经书的内容来回答:“《维摩诘所说经》中道:‘佛身无为,不堕诸数。’安得四禅八定是道耶?”
大家听完大义禅师的话后,一个个都不晓得该如何来回答了。并且所有人或是忌惮大义禅师的禅法,或是佩服大义禅师的禅法,所以大家都没人敢站起来挑战大义禅师,整个辩论会场顿时鸦雀无声。
看来,大义禅师不仅禅法高妙,对于那些大乘经典,同样是非常娴熟的,而且可以随时拿来便用,且能深契禅理。
对此,南宋禅宗江湖第一高手大慧宗杲禅师评论道:“相骂饶你接嘴,相唾饶你泼水。”
后来的瑞鹿信禅师更是评论道:“鹅湖长老辨似悬河,未免旁观者哂。行住坐卧毕竟以何为道?贪观天上月,失却手中桡。”

*#

唐德宗李适除了听大义禅师说法外,在公元803年,竟然强令皇亲国戚王士则出家为僧,并拜大义禅师为师父,法号慧通。
当时在朝中任职的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李翱,有一天也来到大义禅师这里咨询佛法。
李翱问道:“大悲菩萨用千手眼作么?”我们人只要两只眼睛两只手就足够干任何事了,可是千手千眼观音要那么多的手眼干什么呢?
大义禅师马上回答道:“当今皇上用公作么?”意思是你也是皇帝的千手千眼之一啊。
大义禅师在皇城里的寺院弘法,当时的太子李诵也是一个佛学爱好者,所以也常常跑来给大义禅师问安,并且跟随大义禅师学习禅法。一来二去的,李诵和大义禅师的关系就非常好了。
大义禅师受到皇帝和太子的双重尊崇,在京城里自然是风光无限的。从皇宫到朝廷,从官员到百姓,大义禅师那是受到了无比的追捧,大家供奉给大义禅师的各种钱财礼物,更是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李诵曾经问法于石头希迁的弟子尸利禅师:“大地众生如何得见性成佛?”
尸利禅师道:“佛性如水中月,可见不可取。”可是李诵并不能领会尸利禅师的话语。
现在大义禅师来到了身边,李诵继续就这个话题问道:“大地众生如何得见性成佛?”
大义禅师道:“佛性非见必见,水中月何不攫取?”
李诵对于大义禅师的回答感到非常的满意,于是接着问道:“什么是佛性?”
大义禅师道:“不离殿下所问。”
李诵听后,不由得默然有契,对于大义禅师,更加的敬重了。
对此,南宋的枯禅自镜禅师作偈评唱道:
因地而倒因地起,离地求起无是理。
不离所问语虽亲,认着依前还不是。
同时期的天目文礼禅师也作偈评唱道:
说理谈真面紫宸,鹅湖大义枉劳神。
由来佛性难名邈,争似君王默契亲。

公元805年,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
这天,李诵在皇城里的神龙寺召集群僧研讨佛学。有个名为湛然法师的,率先来到了发言席上发表高论:“佛道遐险,经劫无量,南鄙之人,欺绐后学。”
湛然法师这个话,不但是在向禅宗挑战,更是在贬低责骂慧能大师及其南宗了。而且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皇帝和众多皇亲国戚的面说的这些话。
作为慧能大师的四传弟子,大义禅师自然马上作出了回应:“彼自迷性,盲者可咎白日耶?”
李诵看到湛然法师不但不精通佛理禅道,而且还敢在自己的面前说出这种极具攻击性的言辞,便立即转头对着环坐在他身边的诸位王爷道:“这个法师根本就不懂得禅宗的奥妙啊。”
看到皇帝如此发话了,湛然法师一伙的负责人赶紧把他呵斥了下去。不料湛然法师回去后,只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忽然去世了。

*#

有一天,唐顺宗李诵又召集了一大帮僧人来同大义禅师辩论佛法。
大家坐好后,有个担任僧官的法师站起来问大义禅师:“如何是四谛?”
苦、集、灭、道四谛,是佛教最为基本的理论之一,只要是个和尚,没有不知道的。这个法师拿一个众人皆知的话来询问大义禅师,应该是有他的杀手锏在后面的。
不过,他面对的是拥有马祖颁发的毕业证书的大义禅师。
这人话音刚落,大义禅师马上站起来指着唐顺宗道:“皇上是一谛,其余三谛又在哪里呢?”
大义禅师用谐音之字一语双关的反驳一问,这个法师听后当时就愣在了那儿,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好一会儿,这个法师终于回过神来。这个问题不行,那我就换个问题继续发难呗:“欲界无禅,禅居色界。此土凭何立禅?”
大义禅师自然是来者不拒:“法师只知有欲界无禅,不知有禅界无欲。”
这个法师有点莫名其妙,书本上好像没有这个说法啊,自然,他马上就问道:“禅界无欲,如何是禅?”
你想要知道如何是禅,那好办啊,大义禅师马上用手在空中点了一下。
对于这种禅家的作略,死读经书的法师自然是不能领会的。自然,这个法师还是不能应对大义禅师的机锋。
李诵在一旁笑着对这个法师道:“法师虽然能宣讲得无数的经论,只这一点,却无可奈何啊。”
所谓世事无常,唐顺宗李诵只当了八个月的皇帝,就被当时的宦官俱文珍联合一帮大臣赶下了皇帝的宝座,禅位于太子李纯,是为唐宪宗。并且四个月后,李诵便在宫中因病去世了。
李诵禅位后,大义禅师便打了个报告上去,请求回老家养老。朝廷自然同意了他的请求。
当大义禅师离开京城的时候,从皇宫一直到长安城东的灞上,前来给大义禅师送行的车和人,把道路全挤满了。
大义禅师在从长安回老家浙江省衢州市的过程中,一路上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官府和江湖人士的热情接待,一天到晚来找他请教、切磋禅法的人,那是络绎不绝的啊。
大义禅师回到老家后,在一个山上的寺院定居了下来。除了那些江湖中人来找大义禅师切磋交流外,当地的很多公务员也跑来找大义禅师学习佛法,大义禅师那是来者不拒。因为大义禅师坚定地认为,这些公务员学习佛法,心中有佛,在为政方面,一定会更多的为百姓着想的。在刑狱方面,一定会有所收敛从而不乱用刑律的。
唐宪宗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正月初一,这段时间身体有病的大义禅师把弟子们召集拢来,告诉他们道:“你们七天以后再来供养我吧。”弟子们一听,一个个都悲伤不已。因为俗家在人死后有“头七”之说啊。
到了正月初七,本来晴空万里的山上忽然云彩涌起,随即就把大义禅师所在的禅室上方天空覆盖完了,而且树上所有的鸟儿都在悲鸣。
正在这个时候,有僧人给大义禅师送来了熬好的药。大义禅师的侍者道:“师父,请喝药吧,此药适宜在早晚喝。”
大义禅师望着他道:“你真的知道有早晚吗?”可惜,侍者对于大义禅师的开示,却无动于衷。
到了晚上,大义禅师便坐在禅床上圆寂了,享年七十四岁。后来朝廷赐予他“慧觉大师”的谥号。
大义禅师圆寂后,弟子们在山中找了一处清幽之地建造墓塔,然后把大义禅师的全身安置在了墓塔内,并且请了当时的朝廷重臣韦处厚给大义禅师撰写了碑文。
大义禅师虽然说法如云弟子众多,可是他的弟子中,真正能登堂入室的,一个都没有,致使大义禅师的禅法,没能很好的流传下去。
大义禅师虽然没有得意的嗣法弟子,但是他创作的《坐禅铭》,却在江湖中流传盛广。可惜这篇《坐禅铭》稍长,不能在此全文录出,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自行去找来阅读体会。

相关文章

  • 禅宗史92:鹅湖大义

    第二十四节 鹅湖大义 马祖道一的洪州宗,是当时禅宗江湖的第一门派,所以,前来马祖那儿参禅悟道之士简直就是人山人海的...

  • 浅说禅宗大义

    佛法即是心法,佛与众生即是心之觉与不觉的区别,因此学佛即是修心,名之曰心地法门,此法门的最高境界即巜金刚经》所讲的...

  • 鹅湖之会

    鹅湖寺因山而名,位于今江西铅山县鹅湖山北麓。鹅湖山在铅山县东北十五里,鹅湖山为武夷山支脉,因山上有鹅湖而得名。鹅湖...

  • 禅宗史149:子湖只狗

    第二十四节 子湖只狗 子湖利踪禅师,是南泉普愿禅师之得意门生。在中国本土的禅宗传承中,按照年纪来看,利踪禅师可以算...

  • 灵山只在汝心头

    读《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感觉禅宗的戏份不多,更多的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还有犹太教、佛教等宗教的发展史,当然禅宗...

  • 喜欢的故事

    【禅宗故事·鹅就在外面】 有一个禅宗的故事,非常荒谬,就跟所有禅宗的故事一样,它们必须荒谬,因为生命就是如此,他...

  • 春来也(三)鹅湖玫瑰艺术园

    春来也。位于锡山区鹅湖镇鹅湖村的鹅湖玫瑰艺术园,园中梅花,虞美人,茶梅竞相开放。好一派春色春情。 正是: 良晨美景...

  • 斯文宗主,千年鹅湖

    虽然来过铅山多次,每次站着的山头距离鹅湖不过七八公里,却未曾向前踏步,错过了鹅湖。 和很多人一样,最早知道鹅湖是从...

  • 《中国禅宗史》读后

    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考正,对禅宗主要人物平生事迹、世系及年月的考正。 开始读本书,也有点晦涩难懂,原因是书里面提到...

  • 荡口古镇,三笑姻缘,唐伯虎点秋香

    荡口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鹅湖又叫鹅真荡。荡口古镇因位于鹅真荡的入口而名,古名丁舍,相传是东汉孝子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禅宗史92:鹅湖大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mg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