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之会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05-11 00:02 被阅读0次

    鹅湖寺因山而名,位于今江西铅山县鹅湖山北麓。鹅湖山在铅山县东北十五里,鹅湖山为武夷山支脉,因山上有鹅湖而得名。鹅湖寺又称仁寿寺。唐大历中,大义禅师卓锡在峰顶创建峰顶寺,北宋初,禅院移至鹅湖山麓官道旁。这里前有石山作屏,山巅巨石摩崖,突兀陡峭。两侧山势环抱,重峦叠嶂,周围树木蓊郁,古木参天,更有飞瀑流泉,景色怡人。据《鹅湖书院志》记载:“鹅湖寺依山面畈,龙虎狮象四山拱卫,山上林木参天;大源坑水汩汩北去,清碧见底;平畴广畈阡陌纵横,稻熟粱丰;殿宇宏制巧构,气象雄伟,风光十分秀丽。”据考证,鹅湖寺内原有舍利塔,该塔大约是北宋雍熙间(984—987年),由鹅湖仁寿院僧令真募缘建立,天禧间(1017—1021)僧邵安重修。塔身倾斜,高百余尺,七层八隅。

    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更因人杰而倍显地灵,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与以陆九渊、陆九龄为代表的心学之辩让这里驰名中外。而两派理学大师的思想碰撞,使得这两座对峙的哲学山峰更为巍峨高耸,他们所留下的话题,甚至在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仍让人们议论不休,这就是影响深远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在表面上看,是关于学习与教学的方法问题,而实际上则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场正面交锋,在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鹅湖之会的中心议题是修养方法,同时也涉及本体论上的问题。

    在修养方法上,朱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即从博览群书和观察外物来启发对理的认识,强调的重点是“道问学”和即物穷理;陆九渊从心即理的本体论出发,在修养方法上主张“先发明本心,而后使之博览”,反对朱熹多在读书穷理上下功夫,他强调的重点是“尊德性”。鹅湖会议上,陆氏兄弟在诗中以“心”为基础,把他们的方法概括为易简功夫,而把朱熹的方法讥讽为烦琐破碎的“支离事业”,引起朱熹的十分不满,朱熹指责陆氏兄弟的方法为“空疏”。双方不断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非常热烈。

    这次集会,对于所争执的问题并未明定结果,没能消除歧见。从此,朱、陆的信奉者各为一派,朱学被称为“理学”,陆学被称为“心学”。鹅湖之会实际上是以朱熹、陆九渊、吕祖谦为首的南宋理学三大学派举行的一次规模盛大的学术研讨会。三大学派齐聚共商,相互切磋,是南宋学术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集会,在理学史上有很大的影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鹅湖之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wme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