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确定语文能力的依据
一、当代社会的要求
语言学习的目的之一是满足学生现实生活及日后工作的需要,评估必须注意测定学生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避免“要用的不考,要考的不用”。任何偏离语文能力,片面追求“人人及格”“个个高分”的评估,只会加重高分低能之流弊,并无实质性的意义。
1.某些技能要求提高了。
信息的获取、评价、运用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意思考能力。
2.某些技能要求相对降低。
写字秀丽,学富五车。
3.不同时期对某种能力的褒贬不一。
口才好,批判性强是现在多需要的。
语文能力的评估内容,一定要反映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高学生在生活、工作中所需的实际能力。
二、学习成果的认知层次
(一)布卢姆的认知层次
布卢姆提出了六个学习水平。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在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六个层次中,后面的层次包含前面的层次。
(二)安德逊与克拉斯霍尔的认知层次
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
三、语文课程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要求
香港课程能力要求三维体系
第一,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第二,共通能力。(1)协作能力;(2)沟通能力;(3)创造能力;(4)批判性思考能力;(5)运用信息科技能力;(6)运算能力;(7)解决问题能力;(8)自我管理能力;(9)研习能力。
第三,语文能力。
说写结合,让学生先就某一题目发言、讨论,然后书面作文,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同时,要求中文科切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形成勇于创新、善于批判的品质。
这个立体的能力体系,全面体现语文特殊能力及一般能力的关系,考虑了学生当前与长远的发展需要。
四、语文能力的结构因素
语文能力结构指语文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联系的方式。这是语文学科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本问题。
我国自古已有关于语文能力结构的经验性认识。
但研究方法多为定性研究,即通过个人的经验判断,或概括前人的经验得出结论,缺乏实证研究,其科学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不清楚能力结构就不能科学地设定评估项目,就是评分(如作文评分)也不知如何入手。
同样的,语文能力结构对于设计合理的语文教学序列,编制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接受高效的训练,也是必要的。
(一)语文特殊因素说
1.从学习任务角度考虑。
最早,认为“写”是核心。(清末)
然后,认为语文能力由阅读和作文两大能力构成。(20世纪20-50年代的主要观点)
四因素说,听说读写四大能力构成,多种能力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当今语文教师普遍接受的观点)
2.从语言成分角度考虑
(1)分项语言能力说。
语言成分包括语音、语调、重音等,以及词汇和词汇在语言学和文化方面有意义的排列。
(2)整体语言能力说。
认为语言能力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单一的语言能力。
(3)语言交际能力说。
(二)认知能力因素
葛大汇运用因素分析法证实语文能力结构为:(1)表达能力。(2)接受理解能力。(3)信息处理能力。
林崇德认为概括能力是语文能力结构的基础,并且具有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种思维品质。
(三)双维及多维因素
1.“语言-智力”二维因素。
2.“内容-操作-产品”三维结构说。
3.“兴趣与习惯-能力与操作-策略与自学”三维结构。
4.“认知-技能-知识”三维结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