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身体条件差不多,但工作效果不同,差别在哪儿?回答是在于精力分配和时间规划。
今天看到一位衡中考入北大同学刘嘉森的文章,介绍了他一天时间安排的方法与理念。
我将其概括为“三个三”,简单明要。
一. 早晨篇
早上解决三件事:
1. 起床 2. 清醒 3. 专注
起床
要点:早起早睡不熬夜,熬夜是懒惰的证明。
清醒
早晨一定要见到阳光。因为阳光刺激大脑合成血清素,血清素调节我们的清醒度。在一本日本人写的书上,我见过类似这种说法,就是早上一起来就要拉开窗帘见阳光。
早晨要适度运动。所谓适度,就是把身体活动开,微微喘气就可以了,不要运动过度,过度反而影响状态。
专注
早晨千万不可以接触杂乱信息(很重要),微博微信新闻......通通不要。因为接受杂乱无章的碎片信息会让你头脑混乱,毁掉一整天的状态。这点我有体会,比如某个周末早上,起来后上网闲逛看新闻,结果一上午什么正经事没做,就过去了。
作者还说,他上午一般不碰手机,少有人上午联系得到他。
早上应该立即投入到紧张、有序、逻辑化、体系化(重要)的工作中,并将专注的状态尽可能延续。
说起来,很多著名作家都有上午写作的习惯。
村上春树从早晨一直写到下午,独自闷在屋里,有时状态连贯甚至不吃午饭,称为“罐头工作法”。
许多优秀的企业家,他们也是最擅长利用上午的时间来处理重要的事务。
乔布斯传里提到:乔布斯4点起床,一直专注工作,绝不受任何打扰。
古今中外的精英们都懂得,利用好早晨才是利用好一天的关键。
最后,早餐一定要吃。
二、 中午篇
要想保持午后状态良好,还是三件事:
1. 饮食 2. 午休 3. 运动
饮食
不要吃快速升高血糖的食物,不要吃得太快太饱。碳水化合物、多油盐食物,都会让人的血糖飞速上升,昏昏欲睡。午餐吃些鸡肉、蔬菜之类最好不过。
午休
适量午休很重要,作者说一般20-40分钟。我记得有篇文章介绍说,午休25分钟最佳。小憩之后,精神饱满。
运动
作者感觉下午是体力最充沛的时候,此时去跑步半个小时,能够增加氧气吸入量,提高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血清素等脑内物质的浓度,对清醒头脑提高效率很有帮助。
没有场地健身的话,爬楼梯、唱歌也行。
三、 晚上篇
三件事: 1. 冥想 2. 间歇 3. 总结
冥想
吃过晚餐,进入黄昏。经过一天的劳累,难免松懈。此时很重要的是冥想。国学大师钱穆,每次舟车劳顿回到家中,都是冥想十五分钟,然后伏案工作。(聪明)
这里的冥想并不一定要像禅宗那样莲花坐,其实更像是“闭目养神”,眼观鼻鼻观心,去除杂念,收摄心神,从而提升效率与专注度。
间歇
晚上体力脑力都难以饱满,所以做事情要讲求间歇,“番茄工作法‘是不错的选择。(聪明)
总结
晚上适合做一天的总结,可以写成日记,可以画成表格,总结今天一天所做的事,写几句评价。不要太复杂,尽可能简洁。最好睡前做。
睡前半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做高强度脑力劳动(例如奥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