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后的第一天,我就去V上班了,于是我在V 的 “ 江湖厮杀” 也就开始了。
第一天上班,主要是熟悉各个同事以及办公环境,对于我这个名字盲又脸盲的人来说,第一天可真是不轻松啊。在和我交接工作的新加坡女生J的带领下,我基本和每个同事都打了个照面,他们分别是:
来自突尼斯的Em、伦敦本地的F 和 P,来自波兰的Ew 以及上篇文章中讲到的来自意大利的O 和来自法国的S,加上一个来自中国的我,一个小小的V ,容纳了来自亚欧非的黄白黑三种肤色的人,足以体现伦敦多元文化特色,感觉就像一个小小的联合国。
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办公环境里,自然很多时候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没说好,就触碰了别人的禁忌,而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刚工作的前几天,大家对我都客客气气的,毕竟我是新人嘛。我也暗暗庆幸自己很幸运,碰到了一个和气的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嗅到和气表象下的“你争我斗”。
🙇♀️🙇
-S-
先从总经理S 说起吧,S是新来的,这位来自巴黎的美丽女人,可不仅仅只是美丽而已,也是一个十足的女强人呢。她的强势倒不是来自外表,而是办事风格。她的管理理念是“快乐且高效”,所以平时看她总是一脸微笑,很少有特别严肃的时候,但总还是给人一种威慑感。她极其擅长社交,办事有手段,却又非常有原则,对有些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事情,她又能立刻拉下面子说 “不”。
-EW-
EW 是我们的经理,曾在Gucci 工作多年,办事专业性强。她是S 的直属下属,但是和S的风格截然不同。她很严肃,这种严肃写在了脸上,她不仅对自己要求严苛,对别人也要求严苛;而且特别抠细节,一点小细节没做好,被她发现了,可能就会被她训斥,大家都对她颇有微词。所以,每次排班,排到我和她一起的时候,我那一整天都会精神紧绷,格外小心,但是在她这里,我学到的东西最多、进步最大。
-S v.s. Ew-
S和Ew的关系,可以说耐人寻味。Ew和之前的总经理关系很好,在经营理念上也很相似,深得之前总经理的赏识,后来那个总经理离职了,S来接班,Ew自然也就有点不太服她管,再加上她们的经营理念大相径庭,所以S 对这个Ew 是怎么看也不顺眼;而Ew呢,也时常不太给S 面子,有什么说什么,后果可想而知。
-O-
O是销售主管,职位位于Ew 下面。O 是一个很典型的意大利女孩,长相甜美,热情活泼,精力充沛,有点大大咧咧的。虽然肚子里怀着宝宝,但是说话做事,就像平常人,一点没有孕妇的虚弱感。她说话的声音和笑声都很大,特别有感染力,每次早上刚开店门时,我们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她的影响下,店里每个人早上见到她,都会大声一句 “ciao” (意大利语“你好”) 和她打招呼。
-E-
来自突尼斯的Em 是一个工作勤勤恳恳,情商极高,特别善于察言观色,能快速读懂客户心理以及上司心理的人。他也不吝啬保护新人,对我很好,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他的脾气也很好,很少看到他发火,唯一有一次闹不愉快是和Ew。
因为S 和 EW关系不太和谐,O又怀孕了。所以S有很多事情也就直接交给Em 去做,所以Ew 经理的位置,基本名存实亡,即将被Em取代,所以Ew 和Em之间自然也就矛盾重重。
-P-
P 是地地道道的伦敦人,负责公司所有的行政事务,自己拥有一个独立办公室。他讲的一口伦敦腔,有时候有点吞音,讲话声音又小,所以和他沟通的时候,我要打起12分的精神,竖起耳朵起来听。他非常有礼貌,对于自己份内的事,会做的很好,不属于他负责的事情,他一概不管,下班后,关于工作的电话,管你是谁,一概不接。他还是挺有伦敦人特质的:礼貌得体,但是拒人于千人之外。所以,公司的人,都不太敢“招惹”他。
-F-
F是在伦敦出生长大的黑人,他是我们的门卫,为客人开门,同时守护店内的安全。F长得高大威猛,五官端正,皮肤不是黝黑的那种,而是略带棕色。F是里面最善良,最有同情心,也是心态最好的一个人。我记得上班第一天,他给我开门,还很热情的和我说了句 “Welcome Back“ ,因为他还认得前一天来面试的我,这让我挺温暖的。
后来慢慢熟络了,他就会告诉我一些关于伦敦的事情,也会经常提醒我在这里面工作的一些人情世故。他是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如果不是他说,我完全不知道他已经40多了,还有两个孩子,因为他的状态看起来像30出头。他偶尔也会和我分享一下他和未婚妻以及两个孩子之间,快乐又温馨的生活点滴。我最常听到的,就是他和我说 “Jenny,我又要和我的家人去哪个哪个沙滩度假了...... ”
🙇♀️🙇
所以Varana 的 “江湖厮杀” 基本围绕在 S、Ew 和 Em 中。S 一直想方设法让Ew离职,但是她不是老板,又不能直接开掉她,加上Ew在Varana的时间又比她长,在老板面前,有时候其实更有话语权。于是S 就把越来越多的事情全权交给Em来做,在事务上,把Ew慢慢的边缘化,同时她又加强自己与老板他们那边的沟通与联系。老板和投资人来店里巡店几次,都是S全程陪同,安排妥当。
遇到这种情况,Ew似乎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意思,她一如既往的严苛,做事情对事不对人,有点“刚正不阿” ,嘴巴不饶人,因此被训斥的同事们,自然而然,心理上也就不是很爽,加上大家都知道总经理也不喜欢她,于是对于她的不满,也就更加明目张胆的表现出来。后来大家渐渐抱成一团,集体排挤Ew。
好在我是一个兼职人员,一个星期只上两到三天班,面对这样的 “厮杀”,我大可以作为 ”旁观者”, 明哲保身,哪个队伍也不站。但是,谈何容易,你既然已经上了这条船,就不可能仅仅只作为一个“旁观者”。
每次排班,没有Ew时,大家就会聚在一起讨论她,甚至有时候把有些不属于她的责任推到她身上,面对这样的讨论,我有时有口无心的附和一下,有时候会以其他借口,抽身离开。而当排班只排到我和Ew时,Ew就会和我抱怨,她自己为Varana 做了很多,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也会表达自己多么的不赞成S的经营理念等等的。很多时候,我也就听听,不说话,或者尽量转移话题。
这样的情形大概延续了两个月,终于有一天,F悄悄和我说,你知不知道,Ew被解雇了。我听到那个消息,一点也不惊讶,我想这是迟早的事情吧。
公司给了Ew一个月的时间,给她交接的同时去找下一家, 但是Ew 已经50多岁了,加上英国脱欧,整体的经济形势都不太好,而且时尚行业向来被认为是 ”年轻人“的行业,可想而知,Ew找工作并不顺利。
最后一个月,我和Ew相处的时间比较多,也看到了这个一脸严肃,做事强悍的女人背后的柔弱。
她10几岁便来伦敦,到现在50多岁,仍孑然一生。她的听力不是很好,还带了助听器,因为年纪比较大,对于电脑办公软件这些东西,用起来也不是很熟练。她用word做简历,因为手机和电脑格式不兼容的问题,我还帮她修改过几次格式。
最后一个月的相处,让我看到这个“嘴上不饶人” 的经理,其实内心很柔软,也很善良。我也就帮了她一个小小的忙,她就特别感动,一直对我道谢。然后便开始语重心长的对我说:"Jenny 你很聪明,学习能力也很强,我有时候对你很严厉,是觉得你有潜力的。但是很多地方,你还是很不够......“ 给我很多很中肯的职场建议,而且加了我各种联系方式。
在她走的最后一天,她来店里道别,没有看到我,还专门发了一个短信给我,向我道歉和道别。我也感谢了她,并给了她深深的祝福。
有时候,社会就是这么现实。让你离开的,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可能是其他任何理由;同时上帝也不会因为你格外可怜,而更加垂怜于你。你只能自己从一次次的经历中不断总结,然后快速成长。
在她走之后,不久,因为课业关系,加上各种论文要写,我也从V离职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关于V 公司同事们的消息了。
但是这段经历,让我思考了很多,关于社会、关于职场、关于文化、关于人性。在没有出国之前,大家都在说国内国外的文化,怎样怎样大的差别。其实,在我看来,真正本质的东西,关乎人性的东西,国内国外,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出于隐私考虑,里面所涉及的名字,我都只用英文首字母表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