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诺曦妈妈育儿坊教育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石头剪子布”应该这样玩! 90%的人都玩错了

“石头剪子布”应该这样玩! 90%的人都玩错了

作者: 诺曦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16-07-11 22:20 被阅读316次

“石头剪子布”,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游戏,我们常通过它来决胜负论输赢。最通常的玩法是:赢的人得到奖励,输的人接受惩罚。


“石头剪子布”让我讨厌晒衣服

我小的时候住在农村,全家的衣服放在一个很大的水泥槽里洗。每年暑假姐弟三个都在家,一家人的衣服洗好有满满一大桶,这一桶衣服要拎到楼上去晾晒。

最初都是妈妈洗和晒,等我长大一点后,就常由我来负责晒衣服。再后来妹妹长大一点了,她也可以完成晒衣服这样的任务了。于是我和妹妹常常玩“石头剪子布”,谁输谁去晒衣服。

在我输了几次必须去晒衣服之后,我开始不喜欢晒衣服了。因为不喜欢,就更想让妹妹去做,于是更频繁地玩“石头剪子布”,我们每天都把晒衣服作为一种惩罚,慢慢地,越来越讨厌晒衣服。

这就好像一个恶性循环一样。终于有一天,我跟妈妈说:“我宁愿花很长时间来洗衣服,也不愿意去晒衣服”。妹妹也连忙赞同。

最后,不论是我还是妹妹洗衣服,都只好由妈妈去晒。如果哪天妈妈实在没空晒衣服,就由我和妹妹两个人一起去晒,那感觉仿佛共患难一样。

二十多年过去了,至今我仍然不喜欢晒衣服。我一直记得每次“石头剪子布”输了时,那种沮丧的感觉:不但竞赛输了,还要受到惩罚,这真是双重打击。

相关实验

Donald Hebb 在1930年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

实验对象:600名6-15岁的学生。

实验过程:告诉学生们,他们不需要做家庭作业了,如果在课堂上表现不好,他们就会被罚出去玩。如果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好,就会有更多的功课要做。

实验结果:一两天后,学生们都选择了在课堂上好好表现,然后得到“更多功课”的奖励;而不是选择表现不好,得到“出去玩耍”的惩罚。

这样的实验结果很让我意外。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想出去玩,而不想要有更多功课要做,可是为什么他们的表现却违背了这个意愿呢?

那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想要得到奖励,而不想得到惩罚。当“出去玩”变成一种惩罚的时候,它就变得没有那么吸引人了。当“做功课”变成奖励的时候,它甚至也变得可爱起来了。

“石头剪子布”的正确玩法


“石头剪子布”的正确玩法应该是:把我们希望孩子会讨厌的东西,作为对输掉一方的惩罚;把我们希望孩子会喜欢的东西,作为对赢了一方的奖励

如果仍然让输掉的人去干活,或者让赢的一方得到奖品,你会带来至少三个不良后果:

1)输掉的孩子要面对竞赛失败的打击;

2)输掉的孩子要接受惩罚带来的不悦;

3)你用来“惩罚”的事情,可能会让孩子越来越讨厌。

我也常安排小曦和小诺去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说去扔垃圾,或者帮我去阁楼取一个东西。如果只有一件事情需要做,而她们谁也不愿意主动承担,我会建议她们用“石头剪子布”来决输赢。

但是,我再不会让输的人去干活,而是让赢的人去做家务

这样的结果是双方都很高兴,输的人觉得自己可以不用干活,赢的人觉得自己赢了竞赛很棒,家务活由于是赢来的奖品,也显得不那么讨厌。

家长常用的不当“恐吓”

写到这里,我想起有些家长常将“恐吓”作为管教孩子的“神器”,实在是非常不妥的行为。

1、再哭/闹......就送你上幼儿园

如果年幼孩子大哭大闹,有的家长就会恐吓孩子:“别哭了,再哭就送你去幼儿园”!这句话有时能快速有效地止住孩子的哭闹,因此常被一些粗神经的爸妈或者爷爷奶奶拿来当“神器”使用。

殊不知你是在告诉孩子:去幼儿园是一种可怕的惩罚。你每说一次,孩子的这种观念就会更牢固一些。那么,当孩子必须去上幼儿园时,对他来说,就是在接受这种可怕的惩罚,他怎么可能喜欢幼儿园?怎么可能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去上学呢?

2、再不好好吃药,就送你去医院打针

给生病的孩子喂药,许多时候都是一个大难题,需要家长们和孩子斗智斗勇许多回合。这时候,有的家长就会使用另一个“神器”:“再不好好吃药,就送你去医院打针”。这句话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打针”从此变成了极其可怕的惩罚,一旦孩子必须去医院打针,孩子就会非常恐惧,大声哭闹,甚至“拼死”抵抗。

我每次带孩子去打预防针,都会遇到许多大声哭闹的孩子。这些孩子可以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打针之前没哭,等到针头扎进去了才开始大哭,针打完很快就不哭了。

第二种是打针之前就开始大声哭,越临近越哭得厉害,在护士拿起针头的时候,哭闹达到高峰,严重的需要两个人才摁得住。但却在针头扎进胳膊后立即平息下来。

第一种孩子哭,是因为打针的疼痛,属于生理的反应。这些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

第二种孩子哭,往往是因为对打针有着强烈的恐惧,属于心理反应。至于打针的疼痛倒在其次了,等到针头扎进胳膊后,恐惧消失了,所以很快就平息了。这种孩子,要么是记得之前打针的疼痛,要么是平日被家长“恐吓”过。

3、再不听话,就叫警察叔叔/老师把你带走

有些耐心较差的家长,总是想塑造一个“无所不能的坏形象”,以恐吓不听话的孩子。老一辈的人常用的是“大灰狼”、“老虎”、“乞丐”等等。现在有的爸妈喜欢用的是“警察叔叔”、“老师”等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权威角色。

这样做其实是在暗示孩子:警察叔叔/老师是非常恐怖的人,会无缘无故带走孩子。

那么,将来孩子就有可能:非常害怕老师,上课不敢举手,在老师面前不敢说话,在学校遇到困难不敢向老师求助。甚至更严重的是:孩子在外遇到危险,不敢向警察求助。

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孩子,请停止一切“恐吓”行为!这些“神器”在一时一事上可能效果显著,却会带来超出想象的严重后果。

教育孩子,需要我们终生学习,在此与所有家长共勉!

相关文章

  • “石头剪子布”应该这样玩! 90%的人都玩错了

    “石头剪子布”,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游戏,我们常通过它来决胜负论输赢。最通常的玩法是:赢的人得到奖励,输的人...

  • 小练笔

    大家没意思的时候就会玩游戏,最经典的游戏就是石头剪子布,石头剪子布也是我喜欢玩的游戏之一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诀,紧...

  • 课间十分钟

    下课铃响了,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冲出了教室,来到操场上,玩各种游戏。有的玩跳绳,有的玩丢沙包,有的玩石头剪子布,有...

  • 2019-04-26

    午饭后,我去了卫生间,两个大孩子在客厅玩石头剪子布,谁输谁洗碗,一会儿只听见嘻嘻哈哈一阵子,一会儿又听石头剪子布喊...

  • 导致孩子输不起的一件小事,也许你也在做

    六岁的彤彤和小朋友玩石头、剪子、布。只要彤彤赢,她就会继续玩下去。但要是输了,就会吵着说"不算不算",阻止别人赢她...

  • 捉迷藏

    小女儿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早早做完了作业,要我陪她玩一玩。至于玩的项目,她要求我在石头剪子布、打羽毛球和捉迷藏中任选...

  • 2019-02-02

    今天我,姐姐和弟弟玩游戏。玩的游戏是老鹰捉小鸡。石头剪子布。123,木头人。我们三个人玩的开开心心的。

  • 石头剪子布

    今天是端午节,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祝福语是不同的,很多有文化的人都讲,不要说端午节快乐,要说端午安康,今天是...

  • 石头剪子布

    文/南名衣 1 闹钟想起。迷迷糊糊睁开了眼。 “你先起!” “你先起~” “你先起!” “我不要嘛,你先起~” “...

  • 石头剪子布

    最初是石头和木头,砸一个谁的头开一朵什么花那时天地广阔,我们四野撒欢然后是火,天上的火,被驯服的火从火中、石头中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石头剪子布”应该这样玩! 90%的人都玩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pj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