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經亂彈】 第十四章

【道德經亂彈】 第十四章

作者: 老貓說話 | 来源:发表于2022-12-15 11:34 被阅读0次

(斷了五年,重新撿起)

原文: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爲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翻譯:(去網上找吧,我還沒找到最權威的)

亂彈:

公元前五百年到前三百年前後,是人類的覺醒年代。典型的代表是東方的中國和西方的希臘。

人們對世界的認知從經驗到理性,由感官入抽象。一批先知先覺的大能們,不再滿足於眼見耳聽的局部,開始探知和思索世界的本來。

老子在這一章中,對“道”做了直接描述,而不是像之前的比喻。

道是宇宙本體還是宇宙的抽象實體(柏拉圖概念)?感官不可感知的是存在還是概念,或者規律?

之前我都偏向於“道是從自然存在中抽象出的客觀規律”的認識,但近期有科學家說,我們能夠感知的世界,只是真實存在的世界的5%都不到,我又“恍惚”了。

看不見、聽不到、摸不出,又無所不在、無所不包,這與柏拉圖說的唯一真實存在的抽象實體很相像。

那段被稱之為“軸心時代”的偉大曆史時期,人類最偉大的表現在於爭鳴與批評。

亞里士多德批評了柏拉圖抽象實體的獨立存在性,讓希臘哲學從偏神性感覺走向理性思維工具。

中國當時與西方理性哲學較為接近的名家有位代表人物慧施提出了至大無外的“大一”和至小無內的“小一”。管子則明確說“道在天地之間也,其大無外,其小無內。”

慧施的專屬損友莊子則把慧施的思想普及了一通,然後狠狠罵了一頓,說這些名家天天靠小聰明與人辯論,博得高名,是“弱於德強於物”,這條道路是狹隘而偏曲的。

道家一脈與名家的根本分歧就在這,這也是中國古典思想與西方哲學發展的路徑選擇區別。老子最後說的“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和莊子強調的重視自身“德”的建設,影響了中國後世思想發展的方向:研究自然、師法自然是為了提高人的自身修養。儒家更是發展成一套“修齊治平”的個人修養進階理論。

天大地大人更大。這就是中國沒有一神信仰的原因。文化人研究道也好,老百姓與神佛交易談判也好,都是為了提高人自身的精神層級和物質待遇。

沒有誰可以主宰人類,我命由我不由天。學習、努力、拼搏,跟隨、遵從、屈服,都是方法和手段。說中國自古沒有人本思想的,可以看看中國至今保存的第一本書《尚書》裡對後世統治者的訓示: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相关文章

  • 【道德經亂彈】第十三章

    原文 | 第十三章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之為下也。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何謂貴大患...

  • 【道德經亂彈】第十一章

    原文 卅(sà)輻同一轂(gǔ),當其无,有車之用也。 埏埴(shān zhí)而為器,當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鑿...

  • 【道德經亂彈】第四章

    原文 道沖,而用之又弗盈也。淵呵,似萬物之宗。 銼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也,象...

  • 【道德經亂彈】第十二章

    原文 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 是以聖人之治也,為腹...

  • 【道德經亂彈】第十章

    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毋離乎?摶(tuán)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鑒,能毋疵乎?愛民治國,能毋以知乎? 天門啟闔...

  • 【道德經亂彈】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chú)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tuó yuè)與?虛而不屈...

  • 【道德經亂彈】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

  • 【道德經亂彈】第七章

    原文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無私與...

  • 【道德經亂彈】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

  • 《道德經亂彈》第三章

    原文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也,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經亂彈】 第十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rr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