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440283/fa6a8757e9660377.jpg)
写作这年以来,我常常会遇到灵感枯竭,或者没有素材可写的境地。
即便如此,还是一直写,一直写,越写发现越有好多想要讲的话,越写越有好多想要写的主题,慢慢的发现,当随时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小事,随时做好素材的收集,写作的事情,就不再困难了。
表达欲这个东西,很奇怪,越表达,越滔滔不竭,反倒闭嘴不开,日子久了,脑袋和嘴巴都开始生锈。
突然去谈起这个话题,是源于最近购买了8本新疆作家李娟的散文集,其中一本最薄先拆开来看《记一忘三二》,竟然爱不释手。
她的文字带着灵性和幽默,阅读了几个章节,在小书房里能够咯咯的笑出声。
我更喜欢书的背面,有这么一段话:
常有人替我担心: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万一把生活写完了怎么办?我不能理解“写完”是什么意思。好像写作就是开一瓶饮料,喝完拉倒。可我打开的明明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一二。
当你阅读她的书时,会发现并不意外,对于大家为她担心的事。
她的生活似乎藏了许多的秘密,总有写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趣事。她的妈妈,就足够出一部电视连续剧。
当真正的扒开内容去研究,发现都是一些家长里短,家庭琐事,什么她家的兔子丢了,她家的狗生崽了,她妈藏钱了,燕子去她家搭窝了等等,每一件小小的事情,到她嘴巴里能够感觉作者情感的充沛,还有文笔的细腻。
这些天,jiang先生在家里无所事事,我建议他去研究一件事情做做,也可以拍一些vlog,像今日头条的小视频一样。
一口被他拒绝了,他说错过了风口。
其实很多人,都希望成为第一口吃螃蟹的人,但是真正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前期他自己并不知道的,不然所有人都去风口了。
什么算是风口,从当下开始,花精力花时间去研究,去尝试才能拥有更多的机会。
头条上有许多以农村为主题的微视频,真正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也都知道,也就是那些事,可是能够将视频做好的人,都是有了不同的主意和创意,才会让内容变的有吸引力。
李娟的文字大概也是如此,相信有许多人跟她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但是未必有她这样的观察力。
人与人的区别,其实不只是你经历了什么,而是经历之后,你所体会的感受,所带来的理解,才会区别于你与他人的不同。
我特别喜欢无戒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你要记住,你和别人不同。
但这句话是格外的温暖,而有光亮。
我们所经历的任何事情,时间都会帮我们记录,它们就像是帮我们堆积一层层厚厚的脚印,然后成为助力于我们向上攀爬的阶梯。
近期,我的写作阶段就出了些问题。
十一之后,工作上,家庭里,各种事情层出不穷,心情焦躁,无所适从。
小说已经断更了至少二十天,平时里的日更也是1000多字,当写多了1000多字的文章后,写一篇2000字的文章,就有些困难了。
于是痛定思痛,我必须要尽快调整,这种调整就是如何让自己完成一篇2000字的文章。
写前几部小说时,每个章节基本在3500字左右,那时候觉得这样的日更令人非常的疲惫,像是被榨干一样。
后来我日更小说章节,只要求2000字,说来也奇怪,文章并没有写的多顺,反倒觉的2000字也困难。
看样子,惰性也是欺软怕硬,本来打算让自己放松,每天能够均量输出,现在它越发的得寸进尺,实在无奈,我只能提高对自我的要求。
对自己的要求,现在主要表现以下二点:
1、主题训练
既然打算日更,不能随便写一写,必须想好一个主题,去想,去深挖,不能篇篇浅尝辄止。另外与之相辅相成的阅读,我需要带着思考,带着阅读的目的,然后希望在书中获得什么,然后对于接下来的文章有什么帮忙。
这样的影响,大概是我阅读完张盟《人生效率手册》,这一本书的理论非常强,阅读下来很疲惫,我收获最大的感觉,她凡事是以目的为导向的人。
看到了她的几期节目,也发现这种情况。
平日里,我们是确定好目标,想着该如何计划,达成结果。一种正向思维。
而她的理论是,这是目标,我如何倒推,才能达成结果。一种逆向思维。
在写作中,其实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反向思维,方式方法会更加的明确,有针对性。
对于自我要求不太严格的人来说,这样的刻板方式,会非常疲惫,容易失去写作的热情。
2、借用素材
我从今年8月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所以在准备写文章时,我都会去扒出来看一看。最令我收益的就是参加公司的周年庆演讲,PPT的结尾就是在素材中找到的内容。
当我确定这样收尾时,内心非常的窃喜,欢腾,觉得内容非常体贴那天的话题。
现在遇到好的文字,句子,段子,我都会摘抄记录。
所以现在我更加的喜欢阅读电子书,手机复制保存即可。
而纸质的书籍,只能阅读完后,将经典段落一点点的打成文字,在保存到素材库中。这是不足,当然也有便捷的地方,就是查到内容时,书中的触动点立马就翻出来了。
现在我特别会引用,动不动就像复制一段别人说的话,总觉得这样的方式,会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写作就是不断的写,加上不断的总结,在加上不断的反思,在现实生活的碰撞和挣扎里,一点点学习,蜕变而来。
如果说,成长,又何止只是文字的成长,还有对于事情认知的提升。
打破固有的认知,是需要很大的动力和勇气,最重要的是能够找到方向,才能一点点的向着光生长。
在《向上生长》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们看现在所有的一切,意义都不大,但是再过五年回过头来,才发现五年后的自己正是现在你的每一个行为塑造的。
这就是坚持的力量,就是每天做一点点,一点点看起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恰恰是这样的一点点,才成就了不一样的每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