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时差党想法简友广场
Student Advisor Board 学生智囊团

Student Advisor Board 学生智囊团

作者: 司徒西早 | 来源:发表于2019-02-21 23:32 被阅读11次
Student Advisor Board 学生智囊团

虽然因为膝盖受伤,行动不便,但作为唯一一名受邀的中国学生代表,一个月以前就确认参加了的母校MBA毕业生圆桌会议,我还是坚持准时出席。

扩展了新校区后,学生数量增加了10倍,Dean(校长)踌躇满志,难免要跟历届毕业生代表们觥筹交错一番。当然,虽然晚餐很精致,丰盛,但天下向来都不会有“免费的午餐”,晚上最主要的议题就是成立Student Advisor Board (学生智囊团),为今年夏天即将到来的校友聚会出谋划策。每个受邀的学生都得畅所欲言。

即使毕业了那么久,即使已经有了进步,但在发言的环节我还是再次感受到了本土和印度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优势。以前读MBA的时候,就是因为吃了英语口语不够灵光的亏,做各种大大小小课程报告时,准备阶段总是中国学生埋头苦干查资料,写报告,但最后一刻的风头却大都被印度学生抢去了,你再懊恼,抓狂,不忿都没用。所以要想混的好,首先就要练好表达能力。

校长说,他发现中国的学生不懂如何好好利用学校的add value (附加价值),容易形成小团体,不愿意与其他族群的同学交流,建立自己的network (人际关系网)。他办公室的大门常常打开,欢迎学生走进去跟他交流,但鲜少会有中国学生“推门而入”。他感慨到,现在因为网络的发达,你想学到的知识很多在网上都能得到资源,但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来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其实就是应该学会如何跟人打交道,这些在书本上,电脑里是学不来的。他分享了他当年读书的时候,第一次跟日本同学去寿司店吃寿司的情景,虽然因为从来没有用过筷子,让他那一顿饭吃得很崩溃,但他从来都不会放过跟不同的人去接触,去交流的机会,也从来不排斥去学习,接受新鲜的事物。

我在读书时期的印度好友马上附和道,他第一次学用筷子和吃火锅就是当年跟着我去中国餐厅尝试的。后来他毕业后加入了一家母公司在中国的科技企业,很快就找到了融入团体的切入点——吃饭。记得当年他第一次要去深圳出差的时候,临行前还特地请我去温哥华一家很地道的印度餐厅吃饭,席间虚心向我请教在中国,有哪些礼仪需要注意。而今天,他跟我见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

校长的论点跟国内有些相似,据说很多去读名校MBA的老板,高管们其实就是奔着结交朋友,笼络关系去的。作为曾经的校园助理,我当然知道这一点,只是,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之前说的那个症结,很多时候不是中国学生不愿意与其他国家的同学多交流,只是“张不开嘴”,常常话到嘴边,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时时“词穷”,后来索性也就不说了。当然,或许是因为像我这样“高调”的中国学生并不多见,所以不仅同届的同学记得我,连不同届的学生也大都听说过我的名字。

另一位来自印度的同学说,其实“小团体”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印度学生中,北印度和南印度的学生常常玩不到一块去。并且因为在印度等级制度直至今日还是很分明,所以相同级别的同学还是会有自己的小群体。

不知不觉就聊到十点多,因为第二天大家都还要早起上班,所以大家才恋恋不舍地说挥手说再见。然后,小群体中的小团体又约在一起,准备在我的带领下去吃列治文新开的“海底捞”火锅,我热情地向他们宣传了一下餐厅里的“变脸”表演,让他们期待不已。

所以,还是应了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Student Advisor Board 学生智囊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fij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