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开始做产品定位了,最终各方给的建议,仍然偏于理想化。理想化的东西,就像夏日昏沉的午睡一样,美好是美好,醒来就有无数的疲乏、局促和慌张。
举个例子:门口有2个竞品,一个小面积,一个大面积,请听题!
①小面积竞品卖得好,大面积竞品卖不动。我应该修小面积的还是大面积的?
——小面积!
②小面积竞品成本低,便宜到让你去死。大面积竞品卖不动。我应该修小面积的还是大面积的?
——额,大面积吧,说不定还能活下来。
③大面积竞品为了活下来,做了精装修,你成本高,修大的,你清水跟人家精装总价一样哦!我应该修小面积的还是大面积的?
——那,比小的大点,比大的小点!
④不好意思,有一家企业马上开盘了,就是比小的大,比大的小。您排在后面了。我应该修小面积的还是大面积的?
——额,母鸡啊!
这时候,大家拍了拍脑袋,就开始吵成一团,一个二个要么气势压人,要么资历压人。
修大的?卖不动,没看到吗?
修小的?想被人压着打?
修不大不小的?等你出来了,人家早就把你客户洗干净了。
每个面积都修点?你真是四面开花,两个拳头打架,小心到时候集体围剿你!
这么吵下去是没有结果的。
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市场的问题,钻市场的空子排兵布阵,永远是被动的。你踢人一脚,后面必还你一拳,长效性的地产圈,永远跟短期限的投机法则相违背。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问题的核心在于,营销战略的三要素——STP理论。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市场定位。
成本已是如此,那问题的关键是:
如何让客户因为我,愿意支付多余的费用。
而不是客户因为要支付多余的费用,而排斥我。
一定要找到消费者异质需求的存在,再找到目标市场,再针对性定位。
关注自己,不要关注别人。
抓住主要矛盾,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而不会因为走得太远,忘记为什么出发。突然想起史玉柱的名言:“江湖依旧险恶,但是已经险恶不到我的头上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