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腊月十八这天,趁女孩放寒假了,利用周末时间,我们前往已去过多次的风景名胜古城都江堰。
都江堰座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是唐代蜀郡守李冰总结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两岸劳动人民倾力修建而成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也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的宏大水利工程。这座城市也因此而得名。
“灌城水色半城山”,城市的布局以城中有水,水在城中为特色,以山、水、堰、桥浑然一体,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所在地,一年四季吸引众多中外游客慕名而来,
每年我们至少也会来此游览一两次。景区内我们已经去过几次了,所以就准备在景区外面转一转。
2 南桥
在停车场停好车,小走几分钟,就来到了著名的南桥广场。这里常年人头攒动,是来成都旅游的游客必打卡之地。
南桥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曾多次被洪水冲毁,几经重建,至今保留着众多精美的彩绘、民间彩塑、书画楹联等,有“水上画廊”的美誉。
站在桥上,清冷的河风迎面吹来,远处的滔滔江水正从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滚滚而来,波涛汹涌,翻腾起白色的浪花。江水呈翡翠绿又带点浅钴蓝,绝美的颜色让人有误入春天的错觉,不由得看了又看,爱了又爱。
两岸的树木虽一片萧瑟颓败,中间的江水却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奔流之姿。而桥上色彩浓郁的彩绘,雕梁画栋,无不透出历史的古朴和庄重。
3 西街
穿过长长的桥身,来到沿江而建的西街。西街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也是古茶马古道的一个重要节点。西街的街道狭窄细长,最宽处不过三米,两边的建筑多为两层清末民初风格的木制小楼,现在聚集了酒吧、美食、手工艺品等多种商业形态,也是我们每次来时的必打卡之地。
走在狭窄的西街上,各种手工艺品、美食等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买了大姐肩挑的豆花,白嫩中冒着热气的豆花添加上各种调料,吃起来咸甜微酸,回味悠长。
从街中间的一个出口下几级台阶来到江边,这里可以近距离观看宝瓶口和对面的景区。对面的亭台楼阁上游人众多,也在向这边观望打量,彼此成为了眼中的风景。
狭窄的宝瓶口上,岷江水从宝瓶口奔涌而出,一路高歌奔流,直赴成都平原。波涛翻涌,蓝绿色的江水清澈碧绿,再次让人的视线欲罢不能。
4 玉垒山
看了江水,又回到西街,顺着街道拾级而上就来到了玉垒山上。
李冰当年修建水利工程时,开山分水修建宝瓶口,一侧山为“离堆”,即现在的“离堆公园”,另一侧主山则为“玉垒山”。
玉垒山上古木参天,林荫蔽日,即使炎炎夏日,站在山上吹着河风,也会非常凉爽。
冬天没有河风,但树叶落尽,抬头仰望,干枯的枝桠在天空中自由伸展,犹如一幅幅古朴的水墨画。
唐朝诗人岑参曾写道:“玉垒天晴望,诸峰尽觉低。”站在山上,能看见山下的建筑成片连接,灰瓦屋顶掩映在枯枝干桠之中,而翠绿色的江水在西街边滔滔奔涌,静止的画面中又有了动态的流动,不失为一幅动静皆宜的画面。可惜今天的天气雾霾很大,若天气晴好,还能看见远处婉约灵秀的青城山,有山有水,山水相依,如在画中游。
沿山上的石砌小道蜿蜒而出,路经一座幽深大殿“马王殿”。沿石阶拾级而上,上面有几棵百年银杏树立于中间的土坳里。大殿内金碧辉煌,外面系满了民众祈愿的红绸布。我看了看,大多为祈求平安、如愿消灾、金榜题名一类的,也算是民众们心愿的寄托吧。
从马王殿出来是城隍庙。城隍庙依坡形地势修建而成,结构严谨奇巧。最有名的是“十龙殿”,位于长约三十米的上行梯道两侧,相互对称,错落有致。
站在城隍庙的最高处,看两旁的建筑飞檐走壁,依山而下,绝妙精美。两旁的玉兰花树花苞已经鼓掌饱满,等这波寒流一过,便会蓬勃而出,春色婀娜,庙宇会在古朴庄严中透出一股清雅,那时候来踏青赏花,又有另一番绝佳的感受。
从城隍庙出来,我们在商业街区缓缓行走,依然是仿古建筑和商业形态相互融合。我们在一家餐馆用了午餐。在品味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不能亏欠了自己的胃呀。
生活也是这样,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在凡尘烟火间,寻找生命的快乐和温暖。
走在人流如织的繁华街道,不由得又想起了那首歌: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
美丽的成都,美丽的都江堰,在这冷冷冬日,依然散发它独特的美丽,拥抱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留下温情,留下人间最美的相遇。
尼采说:“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应该跟最好的人,最美的事物,最芬芳的灵魂倾心相见,唯有如此,才不负生命一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