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哈佛高材生、美联社记者、数家户外及运动杂志攥稿人、业余跑者Christopher McDougall出版了《born to run》(天生就会跑!)。
总结下全书精华就是:
笔者跑步时脚部受损求医无果后,通过接触并学习Tarahumara人的原始跑法然后自愈了,笔者惊觉人类原本就是前掌跑动,于是出书揭穿运动鞋商们为了把后跟减震鞋卖出去,把人忽悠得忘记了本来就会光脚跑这个事实的一个故事!
自从这本书出了之后,各种争论开始了!
有一派认为作为爱好者刻意前掌跑,简直自己找罪受,毕竟只有短距离速跑和少数体能极强专业运动员在长跑中可以做到前掌着地;
另一派彻底抛弃了后跟跑,出现了大批赤脚跑爱好者,同时对勾等品牌的赤足跑鞋也掀起了热销的风潮。
你,能完全分清两种跑法的区别吗?
先来深度科普下吧!
我们先看一段视频,先剧透下:
成年人是在后跟跑,小朋友是在前脚掌跑,大家来找茬!你看得出区别在哪里吗?
没看清楚?那我们放慢一些!
相信你已经找到一些感觉了,我们再来逐帧分解一下。(提示:注意看黄线和红线标识)
▼ 牛皮哄哄的图解
▼ 再换个正侧面的图解
用黄线和红线分别标出两人腿部和脚步的线条,两张图你可以清晰地看出:
A.大人的红线最低点是脚跟,脚跟以上为直线,脚踝和膝盖关节没有弧度;
B.小孩的黄线最低点为前脚掌,脚踝和膝盖处均为弯曲状。
我们再用物理学原理分析一下:
第一存在即合理,上帝给我们膝盖,作用就是要让它弯曲的!因为弯曲可以改变受力方向,跑动时地面对脚部的冲击力,能在这两个弯曲的关节结构中分散减弱!
第二能量守恒,任何力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只会被反向的力所抵消。膝盖弯曲意味着你要将腿抬到更高,原地高抬腿大家都试过,越高就越累。小孩子体重较轻,抬腿对他来说不会太辛苦!
后跟跑易受伤!前掌跑粗小腿!这两种说法都太过表面,你需要明白的是:
后跟跑,你的关节要能承受得起更大的应力;前掌跑,你的体能和腿部力量要能给你提供更大的支持。
问题来了!到底哪种跑法好?
前脚掌跑好吗?
没人说前掌跑不行,如果你的体能与腿部力量足够让你在长距离的马拉松比赛中,和极少数专业选手一样全程抬高你的腿,前掌跑当然可以。
比如 McDougall就借鉴了可以每天跑2、3百公里Tarahumara人的前掌跑法,减轻了膝盖的受力,治愈了自己!但这种方法在你力量并不够,且前掌跑还摇摇晃晃的时候,还是得谨慎,毕竟摇晃意味着不稳,不稳就意味着可能会受伤!
后脚跟跑好吗?
人为什么会进化到后跟跑,我想你已经懂了——因为更省力!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与动物本质的不同,决定了我们身体的进化绝不是向着跑得更快进化,而是向着更有效移动的方向进化。
正是为了更省力,人类开始后跟先着地移动,且秉承借用工具的作风,发明了鞋跟来缓解的偷懒式移动法,
最后,还发明了后跟减震的运动鞋。
厚厚的鞋跟,不会让你觉得自己的走姿有什么问题,事实上对不参与高强度运动的人来讲,也确实是没什么问题。
下半段的重头戏来了——
今天我们要为后跟跑正名,图中红线的成人,腿部完全笔直,使得膝盖等部位容易受力过大,其实这不赖脚后跟着地的事,而跟大多数人一样是跑步姿势的事!
继续上图!这次我们还是用红黄线,但是标出的是他们的重心!
小孩的黄线,保持了我们一直强调的重心向前;成人的红线,重心却向后了!实际上,是这个姿势导致脚跟着地的他整腿笔直,从而失去关节弯曲对脚的保护!
那么如果他的重心做到了向前,会是怎么一种姿势呢?
▼ 就是这样
看到没!很好地演绎跑步姿势要诀!
因为重心前移身体稍稍前倾了,自然腰部、膝部都要做相应的弯曲,人家一样是后跟着地!微微向前,脚后跟着地,同样距离,这是最省力最有效的行军姿势!
当然,你也会看到,后跟着地提高效率的同时,相比较前掌着地,代价是少了脚踝处的一个弯曲点,所以,你需要足跟有一定减震的鞋子。这也是所有人开始脱掉鞋子赤足跑,一定会改为前掌着地的原因。
赤足情况下,前掌和后掌着地分别受力大小的差异:
▼ 赤足后跟着地
▼ 赤足前掌着地
赤足后跟着地,在后跟接触地面到落实的0.012秒过程里,整个腿部受到的冲击力迅速从0升为体重的1.8倍。
而赤足前掌着地有效抵消了这种冲击,使整个受力过程呈现出平滑上升的曲线。
除了这点,就腿部受力的峰值而言,二者其实是相同的!
深扒到这里,相信你也看过很多技术文章,听过很多牛人侃侃而谈,而我们今天用直白的方式来解答,就是想说——前掌跑?后跟跑?what ever!前者你的身体天生就会,但不一定适应你目前的体能,后者需要跑鞋进行一定减震。
怎么着地,其实跟着你身体的习惯就好,你真正需要做的——是保持正确的姿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