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叶浮生
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描写了一个令江湖豪杰闻风丧胆的教派——明教,这里汇聚着众多顶尖高手,但名门正派依然言之凿凿,称明教教徒无恶不作、危害苍生,所以明教又得了个“魔教”的贬称。而在金大侠的另一本小说《笑傲江湖》中,也塑造了一个教派——日月神教,同样遭到江湖封杀,和明教的境况如出一辙。值得玩味的是,两本书的男主角最后都做了这个教派的领袖。
明教和日月神教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得到金大侠如此的厚爱?事实上,明教和日月神教并不是小说杜撰出来的,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存在过,也曾经辉煌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摩尼教。如果说佛教和道教是古代官方文化的主流,那么摩尼教则一直以来被视为民间的秘密组织。
摩尼教从创立之初,就披着神秘的面纱,它诞生于古巴比伦,兴盛在波斯的萨珊王朝,后来又经丝绸之路传到了古老而又繁华的大唐。创教者摩尼有着和耶稣相似的经历,他生于公元216年,242年曾在巴比伦传教,277年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传统。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拜火教创始人)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世界上最后一位先知。
因为创教者博采众家之长,所以摩尼教的教义也变得很纷繁复杂,几乎融合了当时世界上各种主流宗教的思想,包括佛教、基督教、祆教(拜火教)等等,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二宗三际论”,所谓“二宗”是指黑暗与光明、善与恶,而“三际”则是指世界发展的三个过程:即初际(过去)、中际(现在)和后际(将来),这些说法都和佛教中的世界观大同小异,因此也一度让人们以为所谓“摩尼”不过是佛祖释迦牟尼中“牟尼”两字的另一种译法。
那么为什么摩尼教会有奇奇怪怪的别称呢?这就不得不谈到宗教的本土化。传入中国的摩尼教,为了能拥有更多的信众,不断地简化着自己的教义,以期能够便于在民间广泛传播。信众们敬奉摩尼为光明之神,认为世上光明力量必将战胜黑暗力量,他们率先举起了“崇尚光明”的旗帜,老百姓便简称摩尼教为明教,天地间最能代表光明的东西,无非是千百年来不曾消减的太阳和月亮,于是信徒们又自称拜奉“日月”,渐渐地,摩尼教也被人们称为“日月神教”。除此之外,因为摩尼教汲取了很多佛教的修行方式,比如提倡要吃素,所以又有“吃菜事摩教”的教义,然而时间一久,“摩教”竟然被不明就里的人谐音为了“魔教”,以至于到后来摆脱不开被认为是邪魔外道的命运,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摩尼教在中国真正发展壮大,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关系密切,宗教有助于笼络人心、团结人民的意志,比如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它的领袖洪秀全就先创立了拜上帝教,收服了一大批的信徒,这些信徒也就是后来起义军的主力。在中国历史上,摩尼教有两次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一次是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另一次则是清朝嘉庆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
白莲教是佛教净土宗的分支,在宋末传入中国,一直以秘密宗教的形式在民间传播,早期的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后来则和坚持“反清复明”的民众扭合在一起,遂成为清廷深恶痛绝的邪教势力。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白莲教逐渐和摩尼教相结合,明末的时候,白莲教发展壮大,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才消亡,前后一共存在了八百年之久,而摩尼教却在历史的车轮下渐渐湮灭了踪迹。
摩尼教到底是正是邪呢?对那个时期的老百姓来说,它曾经给予了大家心灵的安慰,引导人们要向善、要心存光明,在艰苦的岁月里俨然成为了人们的精神支柱,这也应当是一份正义吧!随着时代的发展,摩尼教已经没有了适合生长的土壤,最终它成为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种已经彻底灭亡的世界性宗教。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