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新一批幼儿入园,如果你家里有新入园的宝宝的话,那么要好准备了,你也许会不幸遭遇以下的情况:送孩子入园,难说再见,上班要迟到了,着急!孩子哭闹不止,心疼!天天闹着不去幼儿园,无奈…
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在幼儿出生6个月后就出现了,而幼儿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就是在幼儿园产生的,因为初入幼儿园,幼儿园的作息要求、活动室环境对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成人对孩子的关注远比在家的时候少,对孩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切的变化都让一个3岁的孩子感到无力,分离焦虑随之而来。很多宝宝因害怕去幼儿园,会以不起床、假装生病、赖地哭闹的手段进行抵抗,被送去幼儿园后,也会有哭闹、沉默等不良的情绪反应。当宝宝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家长要十分重视分离焦虑。家长可以学会这几招,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1.坦言相待,偷偷跑这种事儿不能干
常会见到无奈的妈妈因为有事,要“摆脱”孩子的纠缠,趁孩子一个不注意溜出门一走了之。这种行为不利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应坦白告诉孩子。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孩子,你要外出一趟,并且告诉孩子很快会回来,然后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出现。这样的应对方法可能孩子还是会哭,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的情绪会稳定下来,因为他会看到并相信,妈妈说出去一定会回来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2.提前练习说“再见”,让离别不突然
不要等到开学第一天才跟孩子说“再见”。在日常生活中要利用一些短暂分别的机会,跟孩子说再见,也可以跟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逐渐适应短期的分离,有利于克服“分离焦虑”。
3.学会交朋友,上学不孤独
在孩子1岁半时家长就要有计划地带孩子到有其他孩子活动的地方,帮助孩子找玩伴,让孩子之间多些接触。如果近邻家有年纪相仿的孩子,可以创造条件让孩子之间多交往,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入园时如果有熟悉的同伴,会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4.自己的事自己做,轻松适应入园生活
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常规,有目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自理能力,形成与幼儿园同步的作息规律,以便于消除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陌生感,利于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
5.分别要干脆,不要拖泥带水
幼儿刚入园后的生活具有反复性,经常会大哭大闹,体质弱的幼儿甚至可能会生病。家长怕孩子受委屈,不送或间断地送幼儿入园;还有家长在与孩子分别时见孩子哭,心生怜悯,折回去抱孩子,或者决定不走了。这种行为在无形中让孩子认识到哭闹得方式很管用,以后可以多用。所以,一旦决定离开,就要在简单告别后干脆地离开。
感觉统合的学习是学习一切的基础!
感觉统合失调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需要给与必要的矫正。感统失调通俗的说法是:儿童大脑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很轻的障碍,药理是无效的必须通过合理的训练才能纠正。
有的家长认为只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才会有必要进行感统训练,其实不然。据大量科学调查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存在感统失调,只是表现程度不同而已。对于感统失调的孩子,12岁以前通过专业训练将很容易得到纠正,一旦超过这个年龄,将很难改变,成为孩子一生的遗憾。经过训练的孩子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注意力、情绪、自控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饮食、睡眠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