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略有所感,摘录记载。
不可否认,作为父母都是爱孩子的。纵然孩子学习成绩差,常常打架斗殴,惹事生非。父母还会保持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那可以想想,我们平常跟孩子所表达的是无条件的爱吗?“你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就把你送人了!”这样的语言是充满威胁性的,是有条件的。
那什么样的爱才算无条件的爱呢?无条件的爱就是指你对孩子的爱里没有交换,没有恐吓,也没有威胁。
在教育孩子中,很多父母喜欢与孩子交换。“你成绩考到第一名,就给你买自行车。”到期末一看成绩,立即说:“成绩这么差,还想买自行车?不买了。”在父母取消奖励的那一刻,孩子立刻能感觉到父母爱的是谁——父母爱的是成绩,根本不是自己。
所以,当父母总是用这种交换的手法来鼓励孩子的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认为做所有这一切对的事都没有意义、没有快乐。纵然成绩考得好,他也感受不到来自知识本身的快乐和自己自尊水平的提高,因为父母的交换原则是以物质奖励为基础的。
父母的行为传递的信号是那些看不见的品质不重要,也就是孩子求知的学习力不重要,重要的是可见的物质奖励。长此以往,孩子与父母沟通时也会用交换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樊登老师认为给孩子买东西,带孩子旅行是父母应该给予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和物质进行挂钩。他对孩子往往会这样说:“我是你爸爸,我爱跟你一块儿去旅游。即便你成绩考得很糟,我也不会带别人去旅游。我会去约你们班的学霸一起旅游吗?这多可笑呀。所以无论怎么样,我都愿意带你去旅游,因为你是我的孩子。”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在樊登老师的家里,全家都不使用“不爱”的语言。“你这样做的话,没人喜欢你”“我们都喜欢乖孩子,你这样做不乖”这些语言会进入孩子的意识里,孩子会觉得“如果我好,他们就爱我;如果我不好,他们就不爱我”。所以当父母摒弃这些言语时,孩子有任何情况都会非常坦然地告诉家长。
当然,无条件的爱,不是溺爱。无条件的爱中也包含着父母一定要矫正孩子的错误行为。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错误,帮助他规范自己的行为是父母的责任。起初要告诉孩子,或者严厉地表态:“因为我是爱你的,所以我坚决反对你做这件事,我要跟你好好谈谈这件事。”谈完事情之后,一定还要再说一句:“虽然我今天批评了你,但是我永远爱你。”
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不完美,找到孩子光明的那一面,积极地想办法把它放大,这才是让孩子获得自尊、自信最有效的方法。勇敢地表达爱,表达出对孩子的欣赏,孩子才能变得更加自信、乐观。
所以,天下的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无条件欣赏和接受的。这样,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孩子都能走得过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