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简友广场
亲近的关系处理不好谈何与外人相处!?

亲近的关系处理不好谈何与外人相处!?

作者: 姚予新知 | 来源:发表于2020-04-06 21:40 被阅读0次

整理分享:姚谦宇

“闺阃乃圣贤所出之地,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即一个国家想要有好的国民,必须有良好的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也是最初的教育,特别是母亲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然而良母来自贤良的媳妇,贤良的媳妇来自受过伦理教育的女子。

今天继续分享:

部分《女三字经》原文

七八岁,讲伦常。第一事,奉爷娘。
尽爱敬,职所当。每早起,问安康。
寒备火,热扇凉,饥进食,渴进汤。
爷娘教,是家常,时刻记,不可忘。
或责詈,勿怨伤,谨听受,暗思量。
有不是,即更张,勿任性,反强粱。
有不谙,问无妨,切不可,意气昂。
兄嫂姊,弟妹行,相亲爱,恩谊长。
凡饮食,及衣裳,互相让,两有光。

谦宇译文:

当长到七八岁的时候,就要懂得伦理纲常,学习日常道德规范。第一件事就是要知晓侍奉父母,作为儿女孝敬父母是天职。

早起问安不间断,饮食起居要周全,寒暖暑凉不怠慢。父母教育儿女是家常事,一定重视放在心里,不可当做耳旁风。

假如父母责备,不要心生怨气,谨尊教导,自己静下心来多加思考,如果确实有不对的地方,则立即改正。不要任性叛逆。如果父母责备的事自己想不明白,不了解错在那里,不妨问清楚哪里错了,免得错误一再重复。千万不可以意气用事。

作为兄弟姊妹这一辈的人,要懂得相互和睦亲爱,无论是饮食还是穿衣都互相礼让,不要争抢。如此一来兄弟姊妹们脸上都有光。

谦宇心得:

昨天由于网络问题,只分享了舜帝对待继母刁难的故事。今天我们再回顾古人的一则故事:《单衣顺母》

主人公是孔子的高徒闵子骞。闵子骞(前536--前487),名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鲁国(现鱼台县大闵村)人,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先贤人物。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白话译文:

闵子骞的生母早逝,父亲又娶妻,后母又生两个儿子。结果只疼亲生儿子,却对闵子骞不好,冬天把棉絮填充的保暖衣服做给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穿,却把芦苇填充的单薄衣服做给闵子骞穿,以至于闵子骞在外面挨冷受冻。有一次闵子骞给父亲驾车,因为太冷导致缰绳脱手,父亲摸一下他的手发现太凉。回家后叫来后妻及另两个儿子,发现他们的手很暖。

于是闵父准备休了后妻。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会添油加醋,趁机说后母的坏话,但闵子骞却劝父亲不要那样做。

因为闵子骞虽然自己受冻,却并未因此嫉妒后母所生的两个弟弟,他不希望弟弟们也像他一样成为没妈照顾的孩子,就对父亲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也有说四子,我想可能是说父亲也没人照顾,所以四人寒吧)寒。”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若是母亲留在家里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受冻,要是母亲走了,父亲和我们兄弟三人都要受冻。”听了这话,闵父深受震动,决定不再休妻,而后母也知道错了,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

今天的分享就这些啦!感谢几位简友持续关注和鼓励!

写在后面的话:现在很多人别说和同辈其他人关系融洽相处,就是亲兄弟姊妹相互嫉妒、怄气争执的也不在少数。有血缘关系的人尚且如此,何况陌生人,所以现在人人相处都很难找到带给自己平和愉悦的人。人们的表面热情,实则冷漠根本不是个人的问题!原因有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有是因为正确的价值观被扭曲。希望我们能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回归传统才是正途。期盼回归的路上遇到你!

晚安专用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近的关系处理不好谈何与外人相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ui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