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余秋雨《山庄里的背影》摘录

余秋雨《山庄里的背影》摘录

作者: 不一格211 | 来源:发表于2021-10-26 09:19 被阅读0次
网图

昨晚,小米哥回到家已经是9:30了,作业写完了, 还跟同学合吃了三份盖饭。天气渐冷,吩咐他双脚泡进热气腾腾的艾叶水里。边泡边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这一次读的是《山庄里的背影》。正好他已经学过中国历史相关知识。作家从文化角度去阐释一座皇家园林里来来往往的几代人,解读了一个王朝兴衰败落的历程。

 康熙拒绝修缮长城时的批文: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唯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康熙希望能筑起一座无形的长城。对此,他有硬的一手和软的一手。硬的一手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秋天,由皇帝亲自率领王公大臣、各级官兵一万余人去进行大规模的“围猎”,实际上是一种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这既可以使王公大臣们保持住勇猛、强悍的人生风范,又可顺便对北方边境起一个威慑作用。“木兰围场”既然设在长城之外的边远地带,离北京就很有一点距离,如此众多的朝廷要员前去秋猎,当然要建造一些大大小小的行宫,而热河行宫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软的一手是与北方边疆的各少数民族建立起一种常来常往的友好关系,他们的首领不必长途进京也能有与清廷交谊的场所。而且还为他们准备下各自的宗教场所,这也就需要有热河行宫和它周围的寺庙群了。”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

——最能把事情与整个文化系统联系起来的是文化人,最懂得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并把“鞑虏”与野蛮连在一起的也是文化人。

——这不是变节,也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文化生态意义上的开始认同。

——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达极深之度,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

——知识分子总是不同寻常,他们总要在政治、军事的折腾之后表现出长久的文化韧性。文化变成了他们的生命,只有靠生命来拥抱文化了,别无他途。明末以后是这样,清末以后也是这样。

  文化的极度脆弱和极度强大,都在王国维先生纵身投水的扑通声中呈现无遗。

相关文章

  • 余秋雨《山庄里的背影》摘录

    昨晚,小米哥回到家已经是9:30了,作业写完了, 还跟同学合吃了三份盖饭。天气渐冷,吩咐他双脚泡进热气腾腾的艾叶水...

  • 余秋雨讲座摘录

    喜马拉雅秋雨书院2018年一直陪伴着我,今日单位值班,做下笔记进行梳理。以下摘录于开讲啦和秋雨书院。 寻找远方的自...

  • 摘录余秋雨《文化苦旅》

    文/豆儿 我根据您的行迹,说了一句:“最美丽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终于听到了您的声音,您说:“最厚重的文物...

  • 余秋雨谈中年(摘录)

    随手读到余秋雨关于中年与人生的一些感悟,觉得有些道理,摘录如下: 1. 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

  • 余秋雨的课堂很“拉风”

    余秋雨的课堂很“拉风” 原绿色 知道余秋雨,是因为他的散文《文化苦旅》,特别是读《一个王朝的背影》,感觉“历史知识...

  • 摘录分享|余秋雨《收藏昨天》

    我们也许已经开始后悔,未能把过去那些珍贵的生活片段保存下来,殊不知,多少年后,我们又后悔今天。 如果有一天,我们突...

  • 一代才子余秋雨的背影

    余秋雨已经淡出大众视野近十年了。在网上,偶尔看到有人谈起他,隔着屏幕似乎都能感觉到他们谈论余秋雨时不屑的语气。是的...

  • 夜读秋雨

    夜读秋雨 夏海芹 和朋友交换书来读,用贾平凹换来了余秋雨。很值。 余秋雨的书读过几本。《千年一叹》《文化苦旅》《山...

  • 【读书摘录】《余秋雨散文精选》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

  •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杂记

    1、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的墨宝就是,“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余秋雨先生这句墨宝,朗朗上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秋雨《山庄里的背影》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ye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