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语杂谈散文集写作专栏
当今,还有什么能拯救那即将逝去的文明?

当今,还有什么能拯救那即将逝去的文明?

作者: 文抒苑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23:34 被阅读11次

    神秘的风采伴随岁月封杀消失在盛世文明的传说里

    茫茫大漠边缘,光阴过后

    一切宛如荒芜已久又被重拾雕琢的记忆

    飞天的墙壁斑驳过尚未隐灭的辉煌余迹

    倾诉起残垣间无声无望的风霜迷离

    烽火台前,已不复见亘古守望

    年轮辗转,谁堪许一句岁月无恙

    ——致莫高窟

    那是——

    中国的文明,中国烜赫一时的见证!

    在花费巨款买回一些胶片后,国人开始懂得那是本属于中国的文明。

    当莫高窟每日接待的游客数目不下千人,浊重的呼吸已令历经千年洗礼的壁画失色变软。

    于是旅游当局也开始惶恐地做了一些长远打算——一旦壁画凋完了,落尽了,毁净了,每天那几千人次的客观收入将一去不复返。为此,当局不得不冒着侵犯游客一探究竟高昂情绪的风险,不再允许任意触摸墙壁。

    当真不能不提起王圆箓啊!

    那个被义愤填膺之士视作千古罪人、鼠目寸光的土道士,一个世纪前以符合援助文化的交流精神、配加优惠的买卖方式,将莫高窟内大量辉煌的艺术与来自西方的探险家们做了足以震惊世界的原始贸易。

    自然,国人的震惊已在近一个世纪之后了。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兴起,获得一笔收入的当局不禁要叹息可开发的内容原本更多。

    然而叹息无益,因此,只有竭力做到现存文化资源最大限度的利用,以获取目前状况下的最高收益。

    收益的直接表现即是游客消费付出的货币。

    起初,游客们大多是怀着猎奇的踏古心理,来观千年遗迹的热闹,避免令其过于冷清。

    开发者也分外识趣,从不打扰游客们的雅兴,任其观摩接触,以致可以大度地满足探究成分的好奇心。

    于是,伴随轻松寻古心情的游客日益增多。

    唯一不尽人意的就是古迹的成分取而不复,新一批游览者的便不能如前一批那般尽兴。

    当局敏锐察觉,并算了一笔账。进去的游客付账反悔的可能微乎其微,而持币未入者选择的进与不进才关系日后的收益能够得以延续。

    所以,宁略败已入者之兴不可伤未入者之致。当局在景点内拟了一条规定,取消了探究成分的类似活动。

    以后的某日,与此同理,亲密接触类活动亦被取消。

    每日数以千计的参观者呼吸等无形且不易察觉的影响依旧加速着千年古迹的衰竭。

    当局眼中,正因以旅游为首的第三产业在GDP中比重连年增长而洋洋自得。在呼吸导致的衰竭之下,壁画彻毁在多数当局者的有生之年基本无法发生,入土后古迹旅游即便引发再多的收入也事不关己,实在没必要牺牲自己生前的既得利润为后来人考虑生计,因而对此完全可以忽略。于是,游客数目继续以维持高收入的经济效益为先。

    一个世纪前,贫困潦倒的王圆箓迫于生计将莫高窟的传世文物廉价倒卖出境。

    一个世纪后,唯利是图的旅游当局沉溺既得利益用辉煌古迹的衰竭换取短暂的纸醉金迷!

    那是中国千年文明的见证!

    在便宜一批外国探险家之后还要担负起本国不肖子孙目光短浅、麻木不仁的罪孽!

    现在不惜损坏古迹而畅快大捞金银的人,与被称作“千古罪人”的王圆箓何异?

    言已至此,不妨顺着余秋雨那句“宁可放在伦敦博物馆里”继续问一句:如果王圆箓发现的文物未被运往国外,如今将在何处?

    那些千年遗物能耐住暴露沙漠遇到的风力侵蚀么?

    还是能抵挡古董投机者的层层贩卖,富豪买家的购置遗弃?

    若卷入1966--1976事件中,也不免要疑惑是否为收藏者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以致直接危及双方的存在与否。

    不得不考虑——

    为何一进入国际拍卖行,国人就意识到了其价值呢?

    为何要外国人先出了高价,中国人才了解到了其价值呢?

    端午节被韩国抢申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一脸鄙夷,暗唾其厚颜无耻。

    因为国人觉得亏了,那本应属于自己的。

    不要小看了文化遗产,其背后可以牵出一批相关产业!

    当今社会,以旅游业、服务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才是轻松获利、兼具颜面与时尚、既增GDP又值得推广的新一代经济链。

    因此,本来只有茶余饭后一提的名人故居,如今争夺到生死不详,建设得如火如荼。

    不论捕风捉影还是子虚乌有,只要能令导游编造出一段语意连贯、字句通顺的介绍,吸引到参观者消费留念就足矣。

    随意挑拣一块四周开阔、荒废已久的小茅屋,以此为中心,找到几本演义、传记之类的脚本参照,即可破土动工了。

    不必问值得与否,大致计算过成本与收益后即可明了。

    只有已作古的原茅屋主人心有不甘,早知如此,难道不会拼命将寿命延长十几载几十载吗?向开发商略敲一笔就足够打点走阴司的差役了。不是有句话讲有了钱叫鬼来帮忙推磨也没问题么?更可况只是支付其往返的一点路费,全然绰绰有余。

    开发商无视作古者的不平,一心一意筹划着年复一年的第三产业收入。

    那是中国的文化啊,如不能被利用创造经济效益便无人问津。

    古董在海外拍卖行被标明了价格,国人开始竞价购回。

    传统节日被他国抢申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国人想起冷落已久的屈原。

    甚至国语——外国人兴起了“汉语热”,中国人在练习外文的疯狂中惊诧抬头,意识到国文的重要性。

    可笑?

    悲哀?

    有趣啊!

    本民族文明的价值要靠外族人的好奇得以推崇!

    不能不提,多数国人推崇的不是价值而是价格。

    当文物在拍卖行公开,多少国人看到标价后倒吸冷气,对于文物本身,其鉴赏能力不异于牛听琴音。

    故而其所憾恨叹惋的亦非文物,仅仅是与标价密切相关的金钱!

    不必觉得难听,国人们不妨稍微考虑——再次提起,你的印象中还记得清价格吧?不过,可还记得起那件被标价的文物具体是什么样子吗?

    比起古器,文学领域的流俗化更是不容忽视,尤其表现在相关的影视作品为吸引公众视线不惜毫无底线。古典名著被一遍遍翻拍,影视效果一部更差一部,泱泱大国竟无任何机构部门管理制止。当被戏称为“青楼梦”的翻拍在众目睽睽之下播出,当满口污言秽语的翻版孙悟空出现在荧幕,当人们摇头叹息制片人仅是“只骗人”,不得不问:是谁审核通过了那些粗制滥造的盗版类翻拍进入收视频道?经济利益引发的反复炒作过后,艺术道德日渐衰微,待昔日持重谨慎的创作者被迫步入风烛残年后,传承文明之薪再难复燃,只余下炒作的渣宰留给国人厌咀嚼、叹可悲。

    当颇受国中少年儿童热爱的3D、4D 、5D巨作风行正盛,当造型畸怪呆滞的立体块物充斥孩童的目光,昔日凭借笔法神韵曼妙灵动的艺术设计悄然无息到销声匿迹,审美修养随之湮灭在商家飞速轮转的财源波涛里,伴真正存在过的艺术曾演绎尽的悲欢离合一并葬入尘埃。

    豁达的国人们习以为常便可渐渐遗忘,认定顺应时事潮流乃亘古不变之哲理,懂得逝去的终归要逝去,不以为意多忧者的憾恨计较。

    然而,就在多数国人的“豁达”与不以为意间,那千年古国流传至今的文明已然风雨飘摇、危在旦夕了!

    当今,还有什么能拯救本国那些樯倾楫摧、即将逝去的文明?

    ——2012.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今,还有什么能拯救那即将逝去的文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gt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