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20年后的你给现在的你提建议,你认为会是什么?你想知道在我们的人生中,是什么让我们保持健康和幸福的吗?
1938年,哈佛大学组织一支横跨各领域的科研团队,开展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也是目前人类历史上最漫长的研究之一,它跟踪记录了268名来自哈佛大学的精英毕业生,他们体格健壮心理健康,各方面堪称完美。
同时也跟踪记录了456名出生贫困家庭的男孩,他们大部分住在廉价公寓,受教育程度不高,父母也没有什么文化。这项研究追踪这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人生的高低转折,记录他们各个阶段的状态境遇。
至今为止,这个项目,已经持续了70多个年头。相关负责人更替到了第四代。最终将他们的一生转化为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可能获得人生的幸福?
这就是今天我要讲的书《那些比拼命努力更重要的事》
每2年,这批人都会接到调查问卷,他们需要回答自己身体、精神,婚姻、事业等问题。每隔5年,会有专业的医师,评估他们的身心健康指标。每隔5-10年,研究者还会亲自拜访,深入了解。
这724名男性可谓是,"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彻的一群小白鼠",他们经历了二战、经济萧条、经济复苏、金融海啸…他们结婚、离婚、升职、当选、失败、东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
这里面有不知名的商贩走卒,也有后来成为民权运动家的领袖,甚至还有国会议员,和一名总统,那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肯尼迪。。
那么,七十多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和医疗记录,最终给了人们怎样的启发呢?究竟什么样的人,最终能够比别人活得更有幸福感?2015年,项目第四代主管,哈佛医学院教授在ted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是社会名望吗?是财富的拥有程度吗?还是获得世俗社会眼里,所谓的巨大成功?不,幸福和它们没有直接关系,经过70年的研究分析和观点提炼,哈佛大学告诉我们: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幸福、开心。
首先,孤独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员更亲近的人、更爱与朋友邻居交往的人,会比那些离群索居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们人到中年时,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大脑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没那么长寿。
其次,关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有多少朋友、是否结婚,这都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元素。最让人感到受伤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无意义的计较争吵和冷战。互相伤害、没有爱情的婚姻,带来的危害会比离婚更加致命。
再者,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如果在80多岁时,婚姻生活还温暖和睦,对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那么记忆力都不容易衰退。反过来,那些无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体很快就会走下坡路。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结论,可以为我们带来启发:一个拥有"温暖人际关系"的人,在人生的收入顶峰(一般是55到60岁期间)比平均水平的人每年多赚14万美元;智力水平在110-115之间的人与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没有明显差别;儿童时代受到良好母爱关怀的人,平均比没有母亲关怀的人,每年多赚87000美元;孩提时代和母亲关系差的人,年老后更有可能换上老年痴呆症;童年受到父爱关怀的人,成年后的焦虑较少。
书中提到我们总是在一些小事上,不断壮大我们的负能量和怨恨,为了不值一提的事互相指责。而这些宝贵的时间,我们本该可以拿来陪伴家人,与朋友远行,与恋人看一场电影。我们越来越痴迷于社交网络,却未曾努力打开我们的心扉,和真正那些需要我们也被我们需要的人,来一场坦诚相对的谈心我们自负,走捷径,宁愿花巨大的精力在工作上,以功利的目的去结交各路人群,却不肯花更多的时间,用在维护和经营一段,自认为身边的"毫无用处"的人际关系上。
在TED演讲的最后,哈佛研究团队的教授说,在研究的一开始,不管贫穷或富有,年轻人都十分坚信,名望、财富和成就,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保证。而当他们苍苍老去,回顾自己的一生,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100多年前,马克·吐温回首自己的人生,写下这样一段话,那是对我们最好的启示:"时光荏苒,生命短暂,别将时间浪费在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用时间去爱吧,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