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是《国家宝藏》一周一更的日子,萃花连饭也没做(绝对不是因为懒!)就守在了电脑前。这么激动是因为,这期萃花只奔着一样文物去,那就是云纹铜禁。
这是个大家伙
萃花还在念书的时候,痴迷小说《盗墓笔记》不能自拔,当时对书里的青铜神树充满了敬畏,上网一搜,没想到三星堆真的出土了青铜神树,虽然现实生活中的它没有小说中那么玄幻,但也让萃花很震撼。
从此以后,萃花就对“个头大”的青铜器有种别样的迷恋,毕竟,那可是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啊。
夏代晚期青铜器,1986年出土于三星堆广汉遗址别说这次河南博物院带来的云纹铜禁了,作为被国家文物局列为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的它,通高28.8厘米,器身长103厘米,宽46厘米,重达90多公斤,也就是说,它有两个萃花那么重!
云纹铜禁简单来说就是酒桌,叫“禁”的原因是,周朝认为夏、商灭亡是因为嗜酒,因此不但颁布了禁酒令《酒诰》,还管盛酒器的案几叫“禁”。看来周朝早早的就意识到喝酒误事这个道理了。
给我也喝一点
我们看到的云纹铜禁,四周是镂空的祥云纹,由五层铜梗组合而成,祥云纹最早出现在周代楚地,寓意着吉祥和高升。
而这五层铜梗粗细不一,最里面的一层最粗,用作“支架”,稳稳拖住上面几层铜梗,这五层铜梗互相缠绕在一起,形成了精美细致的花纹。
禁面四周是12只龙形异兽,它们卷着尾巴,吐着舌头,与其说是形成群龙拱卫的局面,萃花倒是觉得它们想率先品尝美酒的醇香。
禁面底下是12只虎形异兽,体态比龙小,同样张嘴吐舌,它们就比较惨啦,有种拖着禁面,不堪重负的感觉,毕竟90公斤的青铜器,真是可怜了这些小家伙。
它们仿佛在说:喂!上面的给我也喝一点!好了,不开玩笑了(瞬间严肃脸),云纹酒禁的庄严感是由它自身散发出来的,异兽和祥云纹的搭配相映生辉,说真的,萃花觉得应该去河南博物院参观一下,感受下它经过了历史沉淀后的魅力。
来自古代的传统技艺
看视频的时候,飘过这样一条弹幕。
没错,这个称得上“巨大”的家伙,到底是怎么做的?云纹酒禁利用“失蜡法”铸造,也就是先用蜂蜡(塑形性好)做成它的模型,再用特殊的材料把做好的模型一层一层的包裹起来,这种材料必须要耐火,因为下一步就是脱蜡。
把包裹好的模型烘烤之后,蜂蜡受热流掉,得到一个空的模型壳,把青铜溶液倒进壳中,冷却之后云纹酒禁就做成了。
失蜡法说起来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但90公斤重的青铜器所需的铸造原料量非常大,制作模型时又是如何能令它如此栩栩如生?再有,青铜溶液究竟是怎样注入进模型之中的?这都考验着现代人的想象力。
古人都知道酒不是个好东西
古人也流行禁酒,并铸造了酒禁这种酒器,青铜酒禁非常罕见,直到现在,世界上出土的青铜酒禁也不足十件。云纹酒禁、夔龙纹禁和柉禁是比较出名的几件。
西周 夔龙纹禁夔龙纹禁高23厘米,长126厘米,宽46.6厘米,这是中国出土的最大的一件西周铜禁。它的外形有些像琴盒,禁面上是三个镂空的椭圆形口子,禁的四周有长方形的口子共二十个,周身有夔龙纹饰。
夔龙纹是上周时期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和鳄鱼比较像,只有一爪,张着嘴,尾巴卷起来,有些学者认为夔就是鳄鱼,传说中的夔是一种神兽,声音像雷一样大,当时的周王朝将它作为一种象征。
夔龙纹禁出土后遭遇一系列波折,后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高英、张兰惠等老师傅进行修复,才能恢复现在的精美模样。
另一件是在凤翔府宝鸡代家湾出土的柉禁,禁长87.6厘米,宽46厘米,高18.7厘米,柉禁这套青铜器比较特殊,它总共有13件,禁身是长方形的台座,这套柉禁几乎囊括了大部分酒器,唯独没有食器,萃花觉得,喝酒的时候也应该配两个小菜才是。
柉禁,1901年出土于凤翔府宝鸡戴家湾禁身共有12个长方形的孔,禁身以长型尖角龙纹修饰。禁上两个带提梁的青铜器称作卣,两卣中间较大的一件青铜器是尊,尊左右两个小瓶状的青铜器为觯。
禁下的三足青铜器是爵,最左面似爵的青铜器为角,角右为一盉,有鋬有流,盛水以调酒。
禁右边较大的一件酒器称斝,温酒用。斝旁束腰喇叭口的酒器称觚,用以饮酒。
无论如何,我们的祖先用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制造出的青铜禁,不仅还原了一个青铜时代的辉煌,也反映了统治者想要巩固地位、渴望国泰民安的心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告诉我们: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艺萃”(vx号:yicuichin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