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的近代史教会我们什么?

作者: 你当时咋想的 | 来源:发表于2017-05-24 09:29 被阅读0次

    先说点题外话。在近代史上加屈辱两字,是一件无法回避的事情——本来就屈辱嘛。1840年虽然说是史学界公认的近代史开端,但其实往前推至明朝的17世纪也说的过去。葡萄牙在澳门的事实占领,以及明朝的传教士、通商口岸即为例证。

    近代史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总之一个字:乱。虽说乱世出豪杰,但因本人无半点崇拜精神,所以并不认为下文将要列举人物有什么豪杰的地方。如题,近代史教会我们什么,也仅从他们身上考据一些事例而已。读历史有时候和看新闻有点像,只想看热闹,层次未免太低,咱们时间精力这么紧迫,总做吃瓜群众不大好。

    第一次鸦片战争——装备相差不多为何惨败?

    说近代史,第一个该提到林则徐——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虽坐了第一的交椅,但局限性也很明显。比如,他一开始也认为外国人腿不能打弯,不喝茶叶会被胀死,几乎和那些平民百姓一般见识了。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既然如此,其他人更不用想了。后来去了趟澳门,才认清事实。

    大家都知道禁烟失败,和英国人签了天津条约,虽不是他的错,但不得不说,开了眼界用处也不大。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其实中英装备差距不大,是有一点,但总归处于同一个阶段——双方所用大炮和枪支都属于早期的前镗装备,用起来,英国兵并不比中国兵方快多少。

    主要问题在方法上。英国士兵善于排列方阵,分成几排,前面射完后面补上,打仗的时候,火力虽不饱和,但一直处于压制态势。反观清军,虽然火器持有率只有三分之一,但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比例也不低,只是打的毫无章法,一通乱放。前镗枪用起来麻烦,等换好子弹,人家就是骑只驴也冲过来了。当然英军是步步进推,先用火炮打掉对方炮阵,然后步兵方阵往前推,方法前面说了,就是一轮一轮射击而不是一股脑儿射完。就这么呆头呆脑的方法,清军学不会。

    虎门一战,清军死伤三千人,英军几乎没有损失的原因是这样的:虎门延岸的炮台的确加强了布防,一个只需要十几个人装弹的炮台,一下拥了两三百人。此外,当时的炮弹很多都是实心的,打过来顶多砸个坑,即使是爆裂弹,以当时的水平,如果炮台有个顶盖,也能支撑几下,但清军炮台就是什么也没有,赤裸裸的一堆人挤在那,而且大炮没轮子,简直就是英军的活靶子。大家现在可以去虎门看看,有这么蠢的固定炮台吗?

    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子比啥都重要。

    鸦片战争是一件很小的事引起的,一个中国士兵扯下英国国旗踩了两脚,酿造了后来的北京条约和火烧圆明园。

    不啰嗦,我们直接说后半段吧。广州沦陷后,清朝议和,于是英法派使团进北京。咸丰为了刁难阻止进京,让他们走北塘,但英法坚持要走大沽口,更方便嘛。后来英法执意走了大沽口,果然打起来,人家明明来讲和,你却搞偷袭,不占理。后面的咸丰弃城而逃,火烧圆明园,这里无疑是个导火索。

    有个问题是,为什么咸丰不让走大沽口,非让走北塘。因为咸丰不愿让外国人进京这件事成为事实,在北塘埋伏了打手,冒充土匪准备打击外国使团,当然计划失败。自从乾隆接见外国人以来,还没有第二个皇帝在北京接见外国人,原因就是过不了礼仪关。外国人到底跪不跪?不跪,其它朝臣怎么想,皇帝威严何在?这都是咸丰需要面对的。尤其是外国使团进驻北京这事,在天子脚下我行我素,连块遮羞布都不给了,更让咸丰苦恼。虽然最终结果是,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增加了几个通商口岸,但那些死去的士兵和被烧毁的圆明园……

    太平天国这把大火怎么说灭就灭?

    太平天国的背景很复杂,主要有制度、社会、文化等原因。具体不在此陈述。大家知道,前期的太平军打清军势如破竹,两万人一路打到天津,吓得咸丰差点又要跑一次,但最终在南京稳下来。太平天国的出现很符合王朝末期的规律,社会矛盾一触即发,起义时间点准确,可以说完全站在风口上。但如此顺利的开局,结果搞那么惨,一定有原因在里面。

    如前所述,太平天国是大势所趋,道路是宽广的,为什么后来越走越窄呢?这要看太平天国发家史,一帮小知识分子加农民,赶上大好形势,走对了路却没有抓机会的能力。起初太平军装备西化比清军早,打起仗来占优势。再者太平军宗教意识强,相比混军饷的清军执行力更强,正处于革命初期,声势军势相对旺盛。

    当时外国人正在摇摆,面对清廷和太平天国还不知怎么选,于是派使团去访问南京,一接触发现不行,完全是胡来嘛。就说那个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吧,这两个东西一起颁布出来,可本质上对立的,完全无法实施。而洪秀全本人因为受了科举荼毒,对儒家那一套心生厌恶,对投奔来的士大夫爱搭不理,不少人才干纷纷出走。一个国家不笼络聪明人,就是拒绝进步,这无疑是太平天国最大的一个漏洞,但没办法,政教合一的政体已经僵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不然合法性被质疑,只能更糟糕。最后加上内部人腐化严重,争权夺利,本来就折腾过度,很快就出现颓势。任你大势所趋,没有一个健康的规划方案,没有一个正向的出发点,结局已经注定了的。

    后来的洋务运动也是如此,虽打个富强的旗号,但干着谋私的事,怎么行呢?近代史,肯定不止这一点,但只从这些事件我们还是能看到一些端倪,也许会对今天的你我有启发。

    看清了形势,做着大势所趋的事,还是不能避免失败,这无疑让人心生凉意。成功很难,难在方法论,办法永远比问题多,最难的是选择哪一个方法。人们都说,现在是中国最好的时期,是屌丝翻身的最佳阶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只是顺应形势,做着新潮的事业肯定不够,如果你没有抓住顺应形势的最佳方法,一切都白搭。后来太平天国和清军作战,越来越吃力,主要不是因为武器禁运,而是清军有了外国雇佣军,完全采用西式那一套,使用勾股定理调整射击精度,一样的枪炮就是没人家的好使,这去哪讲理去呢?

    虽然这里说的近代史过于片面——因为导致一个事件发展变形的原因有很多个,但我们回到具体的一些细节中,难道不觉得那些方法,或者说套路上的问题也很关键吗?

    我们都是平常人,做具体的事,缺乏大局观是常态,也许从一些细节上入手会简单些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屈辱的近代史教会我们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un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