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们那时在小学三年级后,有一节图画课。用铅笔在图画本上绘好图后,再用彩色蜡笔填上色彩。当时的我好喜欢上图画课,所认很认真,有一次在班上图画比赛时,我画的《春天里的小鸟》得奖了,老师把我们一些同学的优秀作品贴在了教室后墙的宣传栏里作表扬。也许是我从小在这方面受老师鼓励后,我特喜欢画画了。
我村堂兄杨少彦的奶奶,因我们祖辈同堂,我该称堂祖母了。堂祖母在当时村里的刺绣很出名,因为我从小喜欢图画,所以经常会在礼拜天跑到她家去看她的刺绣图。
剌绣,在我们老家浦江,当然流行苏绣。用针引彩色丝线,在描好图案的布上,手工一针一针地依图上物所需色配线穿引。记得有一句叫‘绣花容易,配线难”,是说刺绣画面的形象逼真,全凭色彩搭配得好。
每次去她家,看她绣成栩栩如生的图片,我都会举足不移,呆呆地看一会儿,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说“奶奶绣得真好看"。为她的艺品做喝彩观众,自然她也很欢迎我去了。
她有一本十六开枕套绣花图案,我很喜欢,里面都是一些喜庆,吉祥的好图案。
比如:荷花鸳鸯,龍凤呈祥,富贵牡丹,梅花喜鹊,五子登科,四喜图等等,都寓意人们对美好家庭和生活的憧憬。
(以上两张是她至今尚存的麦杆贴遗作)有一次,我突然想起开口要借她的枕套图案作样。我想临摹一本,她爽然答应了,並不吝指教我如何临摹,当时,我好高兴地把样本带回家,裁好十六开纸,买来复印纸,用放学时间描着临了几天,把十几张样复印好后,从此我也有一本《枕套图案》了。
.七十年代的农村姑娘,订婚后,都为自已的嫁妆准备自已亲手做些什么,称为“赶嫁”。当然,绣花枕也是嫁妆中重要的一物件了。我村的待嫁姑娘在赶嫁时,知道我手头有本枕套图案,她们都会求我帮她们在枕套布上复印几份。看她们在选图时的心情和选好的寄情吉祥图,知道她们对日后的盼望是该有多幸福啊!她们会嫁后三天回娘家时,会拿两个红鸡蛋和一尺糯米糕作谢礼来犒劳我。当时,我小小年纪能帮大人做好事,心里也无比高兴。这也许是我后来走上书画之路启动兴趣的开始吧!
姑娘如嫁本村,我都会赶过去看“闹洞房"“抢枕头"的节目,同时去讨“谷花"。闹洞房是和许多地方习俗一样的助兴助喜求吉祥的场面。抢枕头也是在众目暌睽下,趁新娘伴娘不注意时,故意把喜床上枕头偷走,让主人家拿红鸡蛋,谷花,米糕去赎回的讨喜节目。而我们小孩最高兴的节目是讨‘谷花",谷花是用玉米爆炸的,谷花里还放一些彩色染壳的花生和喜糖,花生是生的,寓意结婚后要生育。伴娘会给去讨喜的小孩每人赏一大碟。如果会念吉利讨谷花歌谣的,会多奖几碟。一句一碟的话,我也会争着去念“谷子一碟,生儿一队,利市嬷嬷,凑双吧,三元吧,四季发季,五魁手,六六大顺,七巧,八方来财,天长地久,十全十美子孙满堂"。有时侯,讨喜讨得帽装满了,衣袋,裤袋装满后,利市嬷嬷故意给你满碟,看你怎么装。哈哈哈,真逗乐!
经历几十年的时代变迁,传统的婚礼文化渐渐给比富赛阔气的现代创意代替了,那些虽简朴而具意义的文化也渐行渐远了。如果现在还有人亲手赶嫁,我真还会替她们去绘枕套,为她们对美好家庭和生活的憧憬,带上我的祝福吧!
网友评论
农闲时,姑娘们会结伴坐在太阳家门口边晒太阳边绣花。那时我也很喜欢看她们绣花时的神态和一针针整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