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是心理咨询师们惯常的休息日,我也不例外。在别人的工作日四下闲逛的时候,小区路边两朵橘红色盛开的花又被我的手机捕捉到了。

为它们拍照记录的时候,我以为自己是认识它们的,因为它们和百合花一样的花形,只不过比百合花花朵更小一圈、颜色也更鲜丽,我想当然的以为它们的名字就该是某某百合之类的。可是等我在识花APP上一查,才发现这个想当然真是打脸了,原来,它们的名字叫萱草,就是俗称的“忘忧草”。
原来,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诗》写到的:“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其中的萱草就是现在我眼前看到的这种植物,我却一直以为它们是百合的一种,真是孤陋寡闻了,还好今天为了确认这花的具体名称,到专业的地方查了一下,才纠正了自己对这个植物的误解。所以,对自己不确定的事物,万不可信口开河或想当然,需得认真仔细查找资料才能定论。这一查,也知道了萱草又被称为“忘忧草”的由来,是因为古代游子要远行之前,就会先种一些萱草,希望母亲看着萱草美丽的花,能减轻一些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因此,萱草也会被看作是中国的母亲花。
看着这两朵开放的萱草花,在古代是游子为减轻母亲思子之情栽种,现在却让我思念起我在天堂的母亲。当下心中希望天堂也有盛放的萱草花,以解我的母亲挂念她的孩子的心情,也在心中默默地对天堂的母亲说:妈妈,我很好,我的生活正如这美好的萱草,勿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