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时,为了一根白冰棍,我从家里顶着炎热的太阳走到街上,徒步十公里,脸热得红红的,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累得像只狗。
十六岁时,我读师范学校,白天学习,晚上家教,课余参加了书法和美术兴趣班,周末雷打不动去图书馆自修。师范三年,我在图书馆泡了三年,收获了十几本读书笔记。带着青春气息的笔记本,一直被我珍藏着,时刻陪伴着我不断前行。
二十岁时,我走上三尺讲台,当起了快乐的教书匠。农村的孩子质朴纯真,尽管物质生活条件差,但过得充实而快乐。在教学中,我绞尽脑汁地提高讲课水平,写过下水作文,同学生一起参加考试,用汗水收获着希望,用微笑浸润着流年。那些日子,累并快乐着,注定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三十岁时,我离开了校园,走进了政府机关单位,成为一名公务员。人生似乎在转弯,但为民服务的宗旨没变。把满腔的热忱,付诸于行动,做好分内的事情,为群众服好务。当过标兵,获得过先进,分量最重的莫过于群众的点赞和五星好评。
环视周围的人群,有的在为理想而奋斗,也有的还在茫然,在最好的年纪里,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他们口头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混”。学生在校园里混,混个毕业证去找工作;工人在厂里混,混一个月拿一个月的工资;和尚在庙里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机关单位的也有人在混,混个论资排辈的小职位。如果对学习或工作没有了热爱,只有慢慢往前熬的心态,注定是不会有幸福感的。
我有一朋友,名牌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个部门,每天上班就是发发文件接接电话,天天如此,轻松倒是,但不是他所想要的。在别人眼里工作安逸的他,却没那么高兴。“这不是我所想要的生活”,他无数次地把苦水倒在我身上,“你懂的,我要的是诗歌和远方。”我何尝不知道他的理想,他在读书时就立志走四方的。但这么好的单位,旱涝保收不说,五险一金无忧,人人羡慕的“铁饭碗”他舍得吗?最关键的是,他学历高,人品好,不到几年仕途不可限量啊。
所有的人都以为他是说说而已,只有我认为他的人生要另起一行了。
果然,不久,好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从他的微信朋友圈知道他辞职了,到了西藏高原一个很偏远的学校支教。他发来了和孩子们快乐合影的照片,并且留言到:“我的后半段人生,就留给这里了。”这一留,直到现在,听说他在那儿工作得风生水起,成了当地的名师。
如果把时光机突然调快几十年,一下到老年,再回过头看看人生,是选择曲折波澜而有滋有味,还是选择安逸无忧而平淡如水,似乎不难回答。
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好,那就是在最好的年纪里,做自己最喜欢同时认为最值得做的事。这样的人生,注定不会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