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女孩说女权主义电影《嘉年华》
即使被封住唇齿,我们也要重新开口

即使被封住唇齿,我们也要重新开口

作者: Venumars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21:07 被阅读31次

《嘉年华》讲述了几个不同年龄、身份的女性,因一起性侵女童事件结为命运共同体,在道义与现实的拉锯中起起伏伏的故事。叙事十分冷静克制,几乎没有煽情和说理的桥段。

女主角孟晓文,十二岁,在父母离异+不管事的环境中长大,经常逃课出去玩,因同学张新新认识了“干爹”刘会长,夜宿旅馆,不幸双双被侵害。

女主角小米,十五岁,三年前离家出走,以黑户身份在旅馆打工,掌握着孟晓文等被刘会长侵害的视频证据。

除了双女主外,配角如愚钝的张新新、短视的张新新父母、歇斯底里的孟晓文母亲、无能为力的孟晓文父亲、屈服与权力的警察局长、执着关注此类案件的郝律师,都代表了在所有此类议题中牵扯的各种力量。

沉默的女性

影片中,女性始终是沉默的。我们很容易预知接下来的情节会怎样,更加为那些无辜而懵懂的女孩,感到一种无助的揪心。

作为案件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孟晓文和张新新,在受侵害后第一时间保持了沉默。她们选择去学校上课,隐瞒部分事实,很容易让我们想到现实中许多没有受过性教育的女孩。她们不懂保护自己而受害,受害后又因扭曲的罪恶感、因成人世界的刻意误导而沉默,直到失去第一手证据,令犯罪分子逍遥法外,自己的成长里也蒙受永恒的阴影。

作为案件目击证人、“连带受害者”小米,在被调查时也保持沉默。身为一个黑户,一个被质问“你是不是犯过事儿”的未成年少女,她所能做的就是保住自己饭碗。老板要求她“不要说”,混混“一万块办身份证”的现实需求,都让她简单地选择自保。直到她的自保已经不能自保——老板辞退她、刘会长雇人殴打她,她同样成为受害者时,才选择主动告诉女律师真相。

在其间主持公道的郝律师,虽然对案件的推动、女孩们的心理重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她在强权面前,就算开口也只剩沉默。她十几年如一日执着于女性侵害案件,对女孩们遭遇的一切感同身受,也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她们、为她们寻求正义。但微茫的个体努力,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支撑,也太容易被抹去了。

更令人心酸的是孟晓文和张新新的母亲,不仅要求女儿保持沉默,自己也主动选择沉默。前者平时不管不顾,出事后用耳光和打骂对付身心重创的女儿,实际上体现了自己在这个强权社会内心的失控;后者以实用主义眼光看待此事,“顶多判个几年,出来一样作威作福”,“女儿却要一辈子被指点,不如收他点好处,不告了”,看似理性、体面、尽在掌控,实际上也是对强权社会的妥协。不难想象,两个小女孩在这样畸形冷漠的家庭环境下,根本没有接受正确的性别教育。她们很难认识和接受自己,不懂自我珍惜,也很难被珍惜。

其他的沉默者,如武断对待学生的老师,渴望温情却遭受不公的丽丽姐,公然撒谎的女妇科医生,实际上都对自己的姐妹施加了变相的屠戮。小女孩们如果没有受到正确引导,也许长大就会变成她们这样的人,一样辛苦恣睢,麻木不仁,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隔岸观火的男性

女性导演笔下的男性身份都是微妙的。他们既是受害人,也是加害人。例如本篇,在强权社会的浓云下,底层的男性本来也是弱者。

但他们也比同样处于底层的女性好过。男权社会是强权社会的组成部分:那些叫嚣着“现在是个女权社会”、“男女已经很平等啦”的男人——得了便宜卖乖很要脸?

由孟晓文父亲、张新新父亲、警察、旅店老板、小混混、男妇科医生等男性角色组成的群像,相对女性角色来说,刻画比较模糊。大部分人都自发维护强权社会的规则——毕竟能够得到好处,就算牺牲身边女性利益,也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唯一的突破口在于孟晓文父亲孟涛,他以最底层、最原始的良知,对他的性别所构造的社会规则发出了无力的呐喊。他不想隔岸观火,也只能隔岸观火。

这一点很有趣。在明知女性是主要受害者的情况下,点出男性也是性别固化的受害者,这个处理十分真实而且——慈悲。

我很难相信男性能够切身体会女性的困境,更不指望他们能做什么。他们无法体会一出生就小心翼翼谨言慎行,矜持恋爱早点结婚十月怀胎,防骚扰防歧视防老公出轨。那种时刻不安仿佛有罪加身的语境,令人在追求爱情、梦想和事业时,平白无故多了好几道坎。他们无法体会,我们光是活下来,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做了什么——那就很感谢他们一起争取人类整体的性别自由。

因为性别固化对每一个人都是没有好处的。男女不平等怎有真爱?怎能证明你的真正实力?只是欺凌占有与被迫依附罢了。当男性也能将女性视为自己的手足和肢体的时候,当他们把女性当成一个“人类个体”而非一个“异性”的时候,才能正视女性的能量。

当然我始终认为,这一天需要女性自己首先结成阵营,才能争取得到。

对“美丽新世界”的渴望

片头,小米看着巨大的梦露雕塑,就对她的裙底产生了好奇。

裙摆飞舞的梦露,连同她身后的整片海滩,都是一种女性理想的象征。自由、美好、浪漫,最初的伊甸园,最后的乌托邦。女孩们那种朦胧的依恋与期待,也象征着对自身女性身份的探询。但那种孤独与脆弱,也代表这里的安宁并不长久。

小米和孟晓文每次内心转变都会来到这里。一开始是安静的海滩,美丽的雕塑,让她们摆脱(男权影响下的)生活,获取内心宁静。在受侵害后,雕塑就贴满脏兮兮的小广告,她们怎么撕怎么擦,都抹不去。最后案件判决完全颠倒黑白,雕塑就被连根拔起运走,海滩也变成游乐场,不复原来的宁静。

她们需要一个新的世界。女学生需要安全,小米需要身份证,她们站在甬道对外张望。我们也在替她们构想,如果一切重头再来,有一个没有女性侵害的自由天地,可以放她们成长。海滩是她们的避难所,但不是永久的。虽然结尾强行正能量,但我们都知道,按剧情发展,一定会触到更深的黑暗。

但是小米骑着电动车,白裙飞舞,一路追着装梦露雕塑的卡车而去。

这个镜头处理得相当美。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女性的内心转变,她砸开枷锁,跟着自由的裙摆飞驰而去。让我们即使担心她要去哪儿,她能做什么,也欣慰地觉得只要远走高飞就有希望。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最终男女会走向平等,“性别”这一分类法会被抛弃。但只有现在的敏感和抗争,才能走到它被抛弃的那天。那会是个自由的美丽新世界。

也许我们做的事情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我更确信,如果什么都不做,那就真的什么都改变不了。即使平权路漫漫,也要起而抗争。

电影很多细节都很有心。例如加害人没有露脸,能够引导我们不沉浸在愤怒中,把目光发散到男性整体;例如含蓄的叙事风格,有意克制了残忍和锋芒的内容,让我们不致流于宣泄情绪,留下更多深入思考的空间。

当然也有瑕疵,例如孟晓文的家庭背景交代不清,父亲由不负责任到守护女儿的转变比较突然;郝律师的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做此类案例的坚持欠缺说服力。几位女性之间从分散到凝聚是对抗强权的关键,这里的处理也弱了些。单打独斗并不足以走向明天。

结局的突兀大家都懂,这部电影的上映本身就很了不起。

“嘉年华”和“Angles Wear White”的片名,或许是告诉我们,最好的年华,天使一般纯洁的女孩,是怎样在男权的狂欢中被玷污被毁坏,被封住唇齿,无处可逃。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试着重新开口。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部电影。让我们和她们一起,打破沉默。

相关文章

  • 即使被封住唇齿,我们也要重新开口

    《嘉年华》讲述了几个不同年龄、身份的女性,因一起性侵女童事件结为命运共同体,在道义与现实的拉锯中起起伏伏的故事。叙...

  • 六月

    六月,重新出发。 即使困难重重,也要砥砺前行。

  • 29/70学会放松

    即使山道多么崎岖,我们也要不停的攀登,即使压力多么巨大,我们也要勇敢的向前,即使大海多么凶险,我们也要去乘风破浪!...

  • 孤寂

    即使被遗忘,也要被占有

  • 生活可能没有那么美好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 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要航行; 即使生活不尽人意,我们也要努力。

  • #知识体系精深营#5月第十次作业第25组琪琪

    倾听力-表关注 3张便签 I:即使是被咨询的情况下,也要听完别人的表述后再开口。 A1:上周有个朋友向我咨询问题,...

  • 《告白》

    《告白》 文/禹卿 我在酝酿中的话,总是 在每次开口前被夜风无情打断 一段始终在唇齿徘徊无法言喻的话 我幻想...

  • 被冰封住的男孩

    贫穷的小男孩 在等待小皇子的遇见 小皇子很忧郁 只有一条狗陪着他/ 小男孩努力的逗乐了他 但是小男孩几天几夜 没吃...

  • 即使生命被束缚,也要学会飞翔

    “ 即使生命被束缚,也要学会飞翔”。 这是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的一段话。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泪水便夺眶而出,在那一刻...

  • 即使被分手,也要微笑面对

    终于走到了终点,给对方一个拥抱吧,然后擦去眼泪,笑着说再见。 都说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再即将失去的时候,难掩惋惜,越...

网友评论

  • 橘子野兽:都说女孩儿是留在人间的天使,希望每一个天使都被温柔对待,也希望她们不要被玷污。
  • 071ef5848630:我抽空去看看去
    Venumars:@小路猎人 挺值得一看的:+1:

本文标题:即使被封住唇齿,我们也要重新开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iwp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