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公众号「烹茶十一」,微信号是 PengchaEleven,欢迎关注
周四了,聊两个小事情放松一下
1 定义视觉风格
在我们做产品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个困惑,没有视觉设计经验的 PM 怎么去判断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视觉风格?
纯凭感觉?
这显然不符合 PM 的人设嘛
要推理
如果在比较成熟的产品里,设计一个功能界面,那么界面上要展示什么信息,信息之间怎么排布,是跟这个产品的商业模式、用户定位、这个界面的使用场景等产品的核心逻辑紧密相关的。先往核心逻辑深挖以后再倒推回来界面怎么设计
image视觉风格的定义也是类似。明确了产品的核心逻辑以后,进而用一些形容词明确所要传达的感觉。在选定好感觉的基础上,做两件事情,考虑 UI 上线条、形状、颜色、字体的选择范围,同时可以寻找一些已有的和产品感觉一致的物品、环境作为参考,比如要做一个讲恐怖故事的论坛,那么可以找恐怖电影和游乐园的鬼屋作为参考,也可以选择一些元素进行挪用
在界面信息排版正确的基础上,尝试线条、形状、颜色、字体的各种组合,直到组合出符合想要的感觉
2 打补丁的产品逻辑
写过程序的同学应该有感受,如果把配置参数 hardcode 在代码里,后续改动会很不灵活,一般是代码只表述业务逻辑,参数配置放在配置文件里,被代码读取
产品的业务逻辑应该是精简而且有内部一致性的。举两个反例,比如百度搜索特地用「官网」图标标记一个官网是官网,就好像一个人穿了件 T 恤上面写着「我是一个人」。百度就是因为没有考虑搜索广告也是搜索结果,对搜索广告区别对待并不好好运营,导致现在搜出个官网还要特地标识一下。对比谷歌搜索,因为搜索结果可靠得到了用户的信赖,也就对搜索结果不需要额外说明,很精简
image image另一个例子是雪球 App,这个 App 的「雪球」tab 和「动态」tab其实有很高的功能重复性,前者里的文章和后者的动态其实都是用户发布的内容,可以类比为长微博和短微博的差别,两者整合起来会更精简
image在核心逻辑不清晰的情况下依靠补丁逻辑,就好像在电路板上用飞线,那个「官网」图标就是典型的飞线
在大厂里也常见打补丁逻辑的情况,可能因为逻辑思考和深入思考能力不足,或者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理解有偏差
3 归纳和演绎
产品的立足之本就是核心逻辑
寻找核心逻辑的过程大概是先用归纳法抽象业务,再化简建模,用尽量少的系统参与角色和足够的角色间的制衡关系来让系统跑起来,要使其足够精巧,再用演绎法推理出产品的细节逻辑,反复测试来优化这个系统
如果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梳理核心逻辑是一个向内往球心的过程,从核心逻辑一路推演到 UI 的样子是一个向外把球皮撑起来的过程
突然想到这很像西部世界里的 Host 的意识觉醒的过程,先 Inward 走一个意识觉醒的过程,在 Outward 走出迷宫 hhh
彩蛋:推荐一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解释股市技术分析为什么不靠谱的文章,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文章分四段,每段文末有下一段的链接,请连续阅读 https://xueqiu.com/3926505042/43479494
任何事情都有模式可循,即使在混乱中
保存到相册用微信扫一扫打开,工作上有啥想吐槽的欢迎进来聊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