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身边有没有下面这种人呢?
1.虽然对方不是什么坏人,但与之谈话会感到烦躁和不愉快。
2.尽管对方工作能力很强,但在人群中却没有威望,无法得到提拔。
3.对方头脑灵活,又是美女、帅哥,但异性缘却不好,朋友也很少。
上面三种人的出现,可以说与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不畅有着很大关系。
在当今社会,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卡耐基曾说:
“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显然,能够高效能沟通的人,更容易搭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更容易获得成功。
在人民网的一篇采访中,曾提到韩寒在拍摄《后会无期》时,即便在现场与演员发生了一些状况、冲突,也从未见他一脸怒气大声说话。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目的就是让拍戏进展顺利,发火是无济于事的。而且他也没有采取沉默地接受对方的错误,或者当面表示反对的方法去沟通,而是选择跟演员说悄悄话。这样一来,演员们避免了当众对话的尴尬,他们的情绪被照顾到了,沟通起来也方便许多。
如此看来,如何在沟通中不委屈自己,又不伤害别人,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耳朵,一张嘴。一般而言,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比例来使用,也就是说,学会倾听,给对方更多说话的机会,对方才能够放得开、聊得开。但实际上,生活中更常见的是,人们更喜欢讲,喜欢表现自我,却不喜欢倾听。然而对于人际沟通来说,倾听却是最有效的沟通技巧之一。
在《1分钟沟通课》这本书中,日本知名女主播鱼住理英就提出要实现有效倾听,提高整体沟通水平,应主要从三大要素考虑、改善、提高,分别是:沟通的附和、沟通的态度和动作、提问能力。
(一) 沟通的附和
“这个人善于倾听他人讲话。”
“和这个人谈话很舒心。”
“善于倾听的人”和”不善于倾听的人”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关键在于如何“呼应”“附和”对方。
谈话气氛的活跃与否由“附和”决定,附和很重要。对方可以根据附和继续说下去,相反,如果附和差劲或者没有附和,对方就会失去谈话欲望。
试想,发生在小蕾和老公之间的一则对话:
老公:亲爱的,前几天情人节不是刚送你一件貂皮大衣?怎么今天又买大衣啊?
小蕾:家里吃喝拉撒都是我把持,买件大衣犒劳下自己都不行?
老公:这么说可能让你委屈了,是我不对。但我是为了能省下钱,快点还清房子贷款,这样以后你就可以随便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小蕾:谢谢老公体谅,是该更节俭些,我也就是一时爱美之心,下次再也不买衣服了。
生活中,当你的太太买了昂贵的东西,你有些不满,想与她沟通。那么就要注意,当太太因为你的话开始不耐烦,言辞开始变得激烈时,你就要及时刹车,并通过观察、附和来为其营造安全感。这样,妻子就会觉得你是在乎她的,你和她有共同目的,她就愿意跟你继续沟通了。
当然这只是从共情角度来对“附和”做典型性阐释,即通过带着真挚感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以达到良好沟通效果。除此之外,其它“附和”技巧,如:调整语调、语速;沉默点头;复述对方的话;不以否定词开头等也能达到类似沟通效果。
(二) 沟通的态度和动作
“这人总是很见外”
“总觉得与他不好沟通”
在谈话时,有时不管多么热情附和对方,如果从头到尾都没有眼神交流,你可能还是会被淘汰出局。因为眼神接触、姿势、表情、语调等非语言交流有时比语言更重要,有时传递的信息甚至比说话还要多。
试想一下,
当你辛苦工作一天,非常疲惫,回到家中,发现沙发上乱七八糟,说不定马上就会向丈夫发火“我不是告诉你东西不要乱扔吗!”
又或者是你辛苦煮好一顿饭菜,丈夫说了句不好吃,你马上就反驳“那下次你煮!”
还有挤在公交或地铁上,对方不小心踩了你一脚,你马上就会说“有没有搞错,你不看路啊!”
日常工作面试时,目光飘移、眼神不坚定,往往会给人造成不自信的印象与直观感受。
不管是家庭中对另一半的不满与嘶吼的语调态度还是工作面试中的神情表露,很多时候,我们本人还没有察觉,就已经通过态度和神情动作让对方感到不愉快,进而造成了沟通的隔阂。
(三) 提问能力
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开场白就有“最近好吗?”、“周末怎么过呀?”、“你吃饭了吗?”诸如此类日常对话。这样类似的提问,对于我们来说,对方怎么来回应我们,其实都不是重点。重点的是我们已经打破了双方的沉默,开启了交谈。然而,提问也是一门深厚的学问,放眼市面上,关于提问的书籍比比皆是,关于提问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巧妙的提问”可以让谈话气氛变得活跃,“模糊提问”“离题提问”也同样会让沟通阻滞不前。
试想,你在丈夫银行卡记录里发现一笔某酒店消费记录,而那时你并未和丈夫一起外出住过酒店,你怀疑他出轨,为此感到震惊、委屈、愤怒,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对着丈夫脱口而出:“你在外面到底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丈夫可能并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事,你的谩骂激怒了他,他也开始口不择言:“简直是个泼妇,无理取闹!”
显然,这是一段失控的对话,也已经超出了你可以控制的范围。
这时,如果先结束自己的主观臆断,清楚自己想要的解释和答案,用“具体”“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来沟通,可能又会是另一种结果。
首先,分享你观察到的事实。“老公,我想和你聊聊。刚刚看账单发现了这个酒店的消费记录,你去过吗?”
其次,要提出自己疑问,并询问对方观点:“你和谁去的?”
最后,做试探表述,承认这些结论只是你的想法,并鼓励对方说出他的观点。“我知道不该怀疑你,但是看见这个还是忍不住多想,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
如此理性、客观的循序渐进式非暴力沟通提问,并未激怒丈夫,反而,可能丈夫给酒店打电话进一步确认后,发现这只是你们一起用餐餐厅的消费记录,这家餐厅和酒店属同一公司,所以消费信息显示的是酒店的名称。
小到寻常吃饭聊天、求职面试,大到正式招待宴客、商务会谈。只要有人在的地方,便有交谈。尽管随着互联网的崛起,沟通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人际交谈中最重要的主体仍旧是人,交谈本身无法被工具取代。
蔡康永曾说: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学会交谈,能否好好沟通,如何在沟通中不委屈自己,又不伤害别人,有时不光决定着交谈的成败,甚至还是判断一个人情商高低的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