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出问题:诗示七律,是名副其实还是张冠李戴,能作“灵感”示范律诗吗?
《七律.咏凡人》
眼泛精光轮违逆,心如铁锁护尊卑。
仙魔不解风情曲,世态何须鬼蜮催。
诺诺千金终改趣,唯唯寸缕渐无晖。
呜呼病语隆中叹,故作恩仇乱紫薇。
既蒙相问,就说几句。
这首诗关键的问题并不是格律,而是辞藻堆砌,主旨不明。虽然标题是《咏凡人》,但是谁咏?因何而咏?从头看到尾,除了一些伪古风专用词的搭建之外,连诗意走向的正常逻辑都无法看出来。
不要自称“诗家语”,这不是诗家语。就算是写一篇白话文,这样乱七八糟的,别人同样没办法阅读理解。抓不住中心思想的内容,老师会给不及格,而我们作为读者,自然兴趣缺乏,直接跳过。
诗是什么?诗是韵文。
押韵是格律的事情,更重要的终归是一篇“文”。文章是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用是为了让读者产生共情,也就是建立诗人和读者之间的交流。
为什么唐诗最好?因为它是做减法,在保留了文艺修辞的情况下将事情、感情说得明白,并散发悠远。即使到了李商隐时期,部分诗歌进入朦胧派,但是白居易的香山体因为简单明白,毫无争议地占据了诗歌传播的上风。
可以朦胧,但是你终归是为了让别人理解才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变成文字。
这首诗里面有相当多的生造词,也可能是我们不理解的新的玄幻词或者网络词?“眼泛精光轮违逆,”“眼泛精光”我知道是什么意思,“违逆”我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这个“轮”字写在这里什么意思呢?“精光轮”是什么东西?“轮违逆”是什么意思?
也许作者有自己的解释,但是读者不能理解,这就是错误的。一样东西要得到认同,总得大部分人觉得有道理才行吧。
“呜呼病语隆中叹,故作恩仇乱紫薇。”这都是病句,好像很高深地用典,但其实不知所谓。
其他句子就不分析了。都差不多,反正就不好好说话。我们平时说诗就是不好好说话,是指我们在用诗歌表达感情的时候会用到多种表达方式,而并不是把话给说结巴。
再来看它够不够格自题“七律”。
我们首先要知道,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所以七律必须严格遵守平仄格律,否则就是古体诗,也称古风。在格律诗标准还不很严格的初、盛唐,诗人写了不合格律的诗,自称“七绝”、“七律”是可以理解的,那是因为当时规则还不完整,一切还在调整和变化。
但是到了千年之后,还写出律的格律诗,就不应该了。
注意,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写得合格律。合了就是,不合就不是格律诗,就是这么简单。
也并没有好坏之分,格律只是诗体的区别,无关好坏。
像这首诗,如果是格律诗,那就是首不好的格律诗。如果不是格律诗,那就是首不好的古体诗。
格律诗的规则,无非平仄格式、押韵、对仗三事。
从对仗来说,这首诗的颈联是对仗的。“诺诺千金终改趣,唯唯寸缕渐无晖。”我们不管它意思是什么,对仗是过关的。
从押韵来说,因为他没有标是用什么韵。我们从平水韵来看,“卑”是“四支”部,“催”是“十灰”部,而“晖”和“薇”是“五微”部,所以从平水韵来看,这首诗并不押韵。那么从新韵来看呢?这四个字都属于“五微”部,又是押韵的了。
因为没有标注,那么我们就当他是新韵写格律诗,也过关。
不过最终在平仄关系上还是过不了关。我们知道格律诗平仄关系第一原则就是“相替”。即每个律句的“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须相反,交替前进。否则就不是律句,而不是律句组成的诗自然就不是律诗。
首句“眼泛精光轮违逆”,“仄仄平平平平仄”,不管是平水韵还是新韵,都已经失替了。首句就不是律句,后面就不用看了。
这就是一首乱标“七律”的不知所谓古体诗。
其实写诗爱标,不如标一下新旧韵。这种“七律、七绝”之类的简称标起来毫无意义,反而徒增笑柄。
但是感觉写这诗的人有些刻意,故意选择了平水韵和新韵的差异用字,故意在其他七句全部是律句并严格遵守平仄关系的情况下,在第一句就出律。
这是一种什么心理?可能是一种嘲笑格律新手的鱼饵,故意制造话题,也可能是想嘲笑讲格律的人。要不然何至于一首诗,五十六个字,内容如此不通?无非就是显示为了凑格律嘛。
其实水平高的人,即使格律严谨,同样诗意通达、幽远。
这人连挑起事端,都不能拿出一首掩藏祸心比较好的作品出来,水平也就实在乏善可陈。
何必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