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为什么败给了朱元璋

作者: 00后的历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10:07 被阅读15次

    陈友谅为什么输给了朱元璋?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文为头条答某用户提问的内容。

    01 从二人的发家史来看

    朱元璋三代贫农,全家人死于饥荒,他出家做了和尚,后来被迫外出化缘,他走遍了湖北安徽江苏各地,与其他乞丐不同的是他每到一处地方,就会研究该地的山川河流,人文风貌,这为他后来的出色军事指挥打下了坚实基础。

    后来他投奔郭子兴,从一个亲兵干起凭借自己的聪慧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一名统帅,还成为了郭子兴的女婿,在起义军中积累了许多威望。再后来他受到郭子兴猜忌便果断选择了离开,招来了儿时的玩伴汤和徐达等人,他们一起攻城陷地,不断的扩充实力。

    陈友谅是渔民出身,投靠红巾军的倪文俊,也是靠实力做到了统帅,本来也有一定威信,到后来他杀掉了对他有恩的倪文俊,并弑主篡位,窃取了天完政权,建立了大汉政权。他的杀戮与卑鄙激起了很多内部人的不满,新生的大汉政权实际上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比起朱元璋,陈友谅的成功似乎是窃取了起义军胜利的果实。

    02 从二人对局势的判断来看

    很明显,朱元璋对局势的判断要比陈友谅准确的多。

    朱元璋奉行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方针实际上被历史证明是绝对正确的,东汉末年的曹操不就是这么个方针吗?事实上在大乱之世,就是枪打出头鸟,谁先称王谁死的惨,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袁术,隋唐之交的瓦岗李密,儿皇帝石敬唐等等,无不说明这个道理。

    然而元末的割据势力却没几人能看的透,无论陈友谅还是张士诚,他们都不具备最后胜利者的格局,迫不及待的称王,招来了元军的讨伐,为了一个嚎头,得不偿失。

    出于对时局的清醒认识,朱元璋对小明王十分恭敬,虽然大权在握,但名义上仍然尊其为王,颇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而对手陈友谅则迫不及待的弑主篡位,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其实二人追求的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朱元璋因为对时局有精准的判断,而选择不显山不露水的集聚实力,而相比之下陈友谅的政治魄力显得不是那么成熟,或者说对手朱元璋着实虚伪奸诈了些。

    03 从二人的综合实力来看

    单从军队人数来看的话,陈友谅的军队无疑要多过朱元璋。但朱元璋手下大将如云,譬如明朝第一大将徐达,汤和,常遇春,文臣譬如刘基,李文忠等人。

    而对手陈友谅手下固然也不缺乏武将,赵普胜,张定边等人也了不得,可是却没有能与刘伯温实力相当的智团,而且前面已经提到,汉政权内部离心离德​,赵普胜还被陈友谅设计杀掉。

    双方的部下给人的感觉就是,朱元璋这边像是朋友一起持股创业,而陈友谅这边则像给老板打工,做的不好随时要被炒鱿鱼,双方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了。

    04 从个人运气来看

    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运气很多时候就决定了最后的成败,不服不行。在陈友谅和朱元璋的生死大战中,即鄱阳湖水战,陈方大将张定边带领几只小船杀向朱元璋所在的大船,本来即将得手,但张定边却被人一箭射中,朱元璋也因此躲过一劫。而在几十万人中,偏偏有一只流箭射中陈友谅,这是不是运气太差了呢?主将死后,败局已定,大汉政权也就被朱元璋吞并了。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的绊脚石又少了一个,他开始由南向北讨伐元政权,最终建立了大明帝国,成为一代伟帝,而陈友谅则被更多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算是印证了那句成王败寇吧。

    当然陈友谅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笔者不可能一一列出,对此你还有哪些观点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原创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友谅为什么败给了朱元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p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