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然
石圳,又叫畈上陈,是义门陈通山北山庄湄港陈四十八庄之一,旧时隶属湖北武昌府通山县第四都。
这里地处弯弯曲曲的富水河上游,山青水秀,沃野平畴,村舍俨然,一派田园风光。
01
清乾隆中期,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之南方水灾,生活极其困难。这时,朝廷为了开发陕南,增加税收,也是安置灾民,强化统治,巩固政权的需要,颁布了《垦荒令》。该命令指出"国家生财之道,垦荒为要",并制订奖励政策,鼓励南方人入陕垦荒。
朝廷一声令下,府县衙门派乡丁到保甲村户宣传发动,招募山民入陕。于是,一阵入陕旋风刮遍城乡,十里八乡涌动一股入陕"淘金"的热潮。
石圳庄一个叫陈其翰的中年人,为了改变子孙的命运,给子孙寻找一条幸福路,决意走出家门闯一闯。他率领四个儿子,拜别祖坟,依依不舍离开家乡,毅然踏上了远去陕西的千里征途,成为浩浩荡荡的移民大军中的一员。这个庞大的南方移民群体,如今遍布陕南之商洛、安康、汉中等市县,被称为"下河人"或"下湖人"。
星移斗转,人世沧桑。从此,其翰公子孙在陕西南部之山阳、镇安、柞水等县,繁衍生息,扎根生存。
坟头稗草青又黄,异乡游子何时归?因天遥地远,山水阻隔,迄今二百多年,其翰子孙未曾回故乡。
02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
博弟,其翰公迁陕西镇安县米粮川第十代孙,长安大学毕业,弃职经商,生财有道,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博弟的父亲绍银叔,这位古稀老人的心底,一直以来有个愿望,就是想回通山老家看看,祭拜一下先祖坟墓。
前几年,绍银叔大病一场,博弟将他送到西安最好的医院治疗,不惜代价,将他从鬼门关里拉了回来。
这个三月,绍银叔七十大寿。博弟给我打电话说,想在父亲生日前夕送他到通山老家认祖归宗,让他到祠堂拜一拜。我连声说好,大赞其孝顺父母行为,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
这次既是一次寻根之旅,也称得上是一次行孝之旅,意义非凡。
此行,博弟还邀请了柞水县的根印哥及其表弟建平兄、米粮族兄绪荣,一起同行。
3月8日下午三点多,我在咸宁接到五位宗亲,随后到刘家桥吃中午饭。晚上吃住都在通山景元酒店。席间,柞岭下庄定鸿、堰背陈庄定相二位族叔作陪。我们仨都是明代讼师陈柏表的后代,重情重义,呼之即至,颇有柏表祖之遗风。
客房里,我陪绍银叔聊着天。
绍银叔说,当年祖辈为了生存背井离乡,迁至陕西二百多年,无时无刻不思念老家啊!他的爷爷和父亲活着时会讲通山话。年已七旬的他,搜刮肚肠,努力回忆父辈讲的通山话,然后像小孩子一样跟我呀呀学语。他说父亲,叫"呀";奶奶,叫"婆";大豆,叫"黄豆";小孩,叫"伢崽";厕所,叫"茅斯";干什么,叫"做么呢";漂亮,叫"好看";晚上,叫"夜分"。真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见我连连点头,他甚是高兴,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老人可以讲一些通山话的单词,但不能连贯讲出来。
绪荣哥说,小时族中长辈是要求小孩讲老家话的,小孩不讲老家话,长辈会责问"讲的么呢?"但娶的媳妇是本地人,小孩跟着母亲讲本地话,一代代下来,老家话无人会讲了。
3月9日,上午先到湄港祠堂祭拜,接着到石圳庄。大家一下车,只见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族人以最热情的方式迎接陕西宗亲的到来,令人感动不已。
稍事休息,陕西宗亲在儒建、崇伍、先雄等一群族人的拥簇下,前往各房分祠祭拜。
中午,石圳庄在五房分祠摆设酒席款待客人。土鸡、粑坨、腊肉、干笋、藕片、豆腐、鲫鱼⋯⋯满桌的乡土味,浓浓的故乡情。
客人喝老家的自酿米酒,族人喝陕西的甘蔗酒,频频互劝,宾主尽欢。五十七岁的根印哥说,本来戒酒多年了,但盛情难却,至少喝了六七两,这可真是将一年的酒都喝了啊!
下午,族人随陕西宗亲到黄土坪虎头、七里岗,分别祭扫美吾公、士绅公、魏氏太婆坟墓。据说,魏氏太婆的墓地为凤形地,从风水角度考虑,族人特意在山脚下建了一个榨油作坊。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凤凰不要懒惰,听到油坊木杵撞击声,展翅高飞,故此得名"飞凤"。
扫墓结束,大家挥手告别,返城。
晚上,县宗亲会作东,在至康酒店进歺。明才会长、鸿运副会长、星斗秘书长、湄港崇启、崇炎二位族叔作陪。明才会长巧舌如簧,建平表哥撩拨起哄,根印哥经受不住"威逼利诱",又喝下五六两也。
酒后,返回酒店。闲聊一会儿,建平表哥提议去街头吃个夜宵。烤鸡爪、毛豆、花甲、羊肉串、烤黄瓜、花生米、烤鱼、韭菜,几样简单的烧烤下酒,根印哥、建平表哥、博弟,三人又干掉一瓶半国窑1573。
再返酒店,根印哥似有几分醉意,却不上床休息,与建平表哥神吹海侃,插科打诨,谈笑风生。他说:今日连喝三歺,大约一斤半酒灌下肚,若加上昨晚的酒,足足二斤是有的哦!
陕西汉子善饮,果不其然。
3月10日,上午九点,清代县太爷王名璠府第匆匆一游,我和大家挥手告别,车子载着五人绝尘而去。
03
老屋、老火砖、老家的人。
石圳庄两块厚重的老火砖,这次千里迢迢去了陕西。
根印哥说,将来他们做祠堂,这两块老火砖要用来奠基。这来自远方老家的旧物,将与新祠融为一体,体现两地血浓于水的亲情。
两块老火砖,一世故乡情。祝福两地宗亲常来常往,永远同心!
寻根石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