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辩论咖起风了的简书起风了的辩词
第十六天-如果有可能,我也不做一个人永远理性的人

第十六天-如果有可能,我也不做一个人永远理性的人

作者: 起风了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23:06 被阅读166次

    (明天会推送一个对立立场的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

    开宗明义,人的理性是指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人在对事物了解、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所具有的对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有效解决方案的思维性能。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概念、判断、推理。人的非理性与人的理性相对,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所具有的非逻辑的思维性能。人的非理性因素分为两类:心理因素,如动机、信念、情绪;和认识因素,如直觉、灵感、想象。

    我承认有理性是好的,但不代表永远理性是好的。因为人类理性有其固有的局限,因此,在漫长的人类发展中,我们形成了理性和非理性相辅相成,动态互补的思维模式。我方认为,不要做永远理性的人。理由如下:

    第一,永远理性会放大理性的局限,造成决策失误和社会发展受阻。理性主义哲学创始人康德在他的哲学体系里,设计了三个绝对命令来规划人类的行为,其中有一条就是永远服从理性。但康德自己也发现,即便是理性人也会作恶,理性不能必然导向善。所以他给这个体系加了两条悬设:上帝存在和灵魂不朽,才使整个体系完整。可见在即便是最理性的哲学体系里也需要非理性的条件制约;亚当斯密在开创经济学时,也假定人一直都是理性人。但是两百多年来的市场经济发展证明了人人都依据理性,并不能带来社会整体福祉的最大化,反而带来经济危机。可见不论是哲学还是经济学,永远理性都是有本质性缺陷的。举个例子,在著名的囚徒困境中,完全排除非理性之后的决策反而是最不得利的,而如果囚徒可以考虑对同伴的信任,则两人都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

    第二,永远理性必然会压制非理性,降低人的快乐和幸福,让生活和世界都缺少精彩。人的幸福感来自各种欲望和情感的满足,而欲望和情感是基于非理性的。在理性中,钻石是营销手段炒起来的虚高商品,节日是没有实际利益的仪式,艺术也不过是文字、声音、颜色的排列组合,童话也都是虚假的。我们不否认理性可以帮助人取舍分析,但永远理性也剥夺了很多趣味和爽快。一个永远理性的人不知道拿钻戒装点婚礼的浪漫,不愿意放下大把赚钱的时机而千里迢迢回家只为了一顿团圆饭,也不会为了艺术而热泪盈眶感慨唏嘘。甚至,缺少非理性的灵感和体验,做科研都难以取得突破。正如《美学原理》告诉我们的,美是一种体验,而体验总是非理性的。我方认为,一个把什么都计算得清清楚楚的世界是不精彩的,永远理性让我们放下了人生的风景,是不值得的。

    p.s

    康德哲学“批判”即分析的对象就是理性,此理性乃人类理性是也。理性具有两种功能,其一为理论理性即认识功能,其一为实践理性即意志功能。前者康德有时称之为“知性”,因为在康德,知性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认识能力。后者则有时称之为“理性”。就理论理性(认识能力)而言,可以划分为三个环节:感性、知性和理性。这就是狭义上的理性。作为理论理性之环节的理性,是一种“理想的统一性”,代表的是人类理性试图将知识进一步构成体系,追求完满性的理想,康德称之为“调整性”的原则,以区别于知性之构成性的原则。就认识而言,理性具有引导知识进步,向无限性进展的倾向,虽然这一倾向永远也不可能实现,但它毕竟对认识的进步和发展有意义。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16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六天-如果有可能,我也不做一个人永远理性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jup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