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让人思考,苦难之后是成长。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
经历苦难,才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我们来认识《乐圣》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或17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科隆选侯国的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一个鲜有欢乐气息的家庭。他的父亲约翰·范·贝多芬是科隆选帝侯宫廷的男高音歌手,兼钢琴与唱歌教师。因为,怀才不遇,致性情暴躁、喜怒无常,还染有酗酒的恶习。
小贝多芬一出生,就长着一张极不讨喜,奇特又红颜色的麻脸(是异相么),因此父亲对他嗤之以鼻。
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在很小的时候就已显露出来。郁闷的父亲也颇感骄傲。
恐怕是自己在事业上失败的补偿心态,想一洗父辈沉沦耻辱,从而光宗耀祖。严厉的父亲于贝多芬4岁时,就开始严苛强迫教育。
他要求小贝多芬,每天必须练习钢琴和小提琴8个小时;即使在寒冬,小贝多芬手指都冻僵了,父亲还是要他练琴。
每天,他的父亲总是拿着一根小棍棒守在钢琴边,只要贝多芬弹错一个音符,无情的棍棒就落在贝多芬的手指上。由于童年凄苦和缺少快乐,贝多芬长大后,几乎看不到笑容,脾气也变得很暴躁。
11岁时,贝多芬跟着宫廷风琴师聂费,学习风琴。聶费看出贝多芬的音乐才华,主动教他作曲的技巧,并且介绍贝多芬在乐团中担任风琴手。
从此,贝多芬正式迈向了音乐之路。
不久,贝多芬的母亲玛利亚.玛格达.琳娜,罹患肺结核离开人世,时年41岁。那年的贝多芬才17岁,已经是一家之主,必须照顾弟弟们,负担整个家计,还必须满足酒鬼父亲的需求。
1792年,贝多芬再度前往维也纳。跟随海顿学习作曲,渐次地走上他伟大而坎坷的音乐创作之路。
1796年,贝多芬发现自己的听力急剧下降,对于一位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钢琴家和音乐家来说,听力的衰退不啻于世界末日。
但贝多芬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并说出了那句传颂千古名言~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遭遇中百折不挠;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能使我屈服。」
当时的贝多芬,暗恋着一位叫朱丽叶塔的姑娘,著名的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献给她的。然而,多情但幼稚风流的朱丽叶塔,辜负了贝多芬的一番情谊,后来和一位男爵订了婚。
耳聋的治愈日渐渺茫,又痛失心仪已久的恋人,这双重的打击!!使顽强的贝多芬都快撐不住了。
1802年他写下了一封绝笔信,即著名的《海利根史塔特遗书》。
在这篇遗嘱中,贝多芬说道,『是艺术,就只是艺术留住了我。Ah,在我尚未感到把我的使命全部完成之前,我觉得我是不能离开这个世界的。』
这多么自豪,慷慨激昂的悲怆呀!
他活下去的勇气,是来自于对苦难的抗争和对音乐使命感的坚持。
那段时期,贝多芬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像耳熟能详的《英雄》、《命运》交响曲,《悲怆》、《月光》、《暴风雨》、《热情》钢琴奏鸣曲,序曲《爱格蒙特》等等。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路,那么"苦难"便是没有被压平的「尖碎石」。人生路上,尖碎的石头是随时都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
苦难是什么?
苦难是失去自由时的迷茫,是走在风雨中没有同伴的哭泣,是刚要起步就摔倒的艰难,是胸怀一腔抱负却不能施展的忍耐,是虽然苦充满苦涩但又不能不走的路,怎么为?接受它吧。
失败是前进的动力,
苦难是人生的大学。
生命的最终结果,不应该只是折腾苦难,而是欢乐丰馀;因此,要坦然迎接苦难,更要以积极、虔诚的祈祷,让快乐永驻。
古今中外,凡大成就者,所行之路无一例外,是用挫折的台阶,铺垫而成。
音乐家用苦难谱写飞扬的乐曲;政治家则把苦难编织成绚烂四射的珠串,套在颈上;文学家用苦难写就动人的华章。
挑战苦难,是挑战自我的磨练!
拥有苦难先,享有甘霖后;
善待苦难,必将迎来绚烂的星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