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
撇开所有繁复的章节以及冗长的背景故事,抽丝剥茧一般搜刮出隐含的主线。连接两个人存在的,不一定是错综的世界或者各自涌入1Q84(猫城)的事件,而是二十年前,放学后的教室里,一个十岁的少女用力握了一个十岁男孩儿的左手,在彼此的心里留下鲜明的烙印。而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彼此吸引的的两个人却孤独的各自生活,说是孤独不如说是作为真实的存在,以一种真实的生活姿态生活,想我们其中的大多数,隐藏着一种情感作为鲜活的个体腐朽般的生活,无关得失,只是匐匍于生活。但他们用来打发时间揶揄生命的方式并不是我们面对并尝试的这种,至少,他们作为自己特殊的存在。而我们,恰似无处把捏的空白。
天吾:
“不被人际关系的复杂性所束缚,尽量避免规则的制约,不欠债也不赊账,独自一人自由而安静地生活。这是他的一贯追。为此,他已准备忍受大多数不便之处。”读到这一段时有过一种犀利的冲击,“自由而安静”曾经无数次描述与呐喊的世界,曾经歇斯底里追逐的脚步,曾经刻意伪装营造的氛围。每个人都向往一种生活,但真正拿捏的住的才有真正的意义,而不是空口无凭的论证,像空头支票,像坟前燃烧的冥币。
而当他的父亲将不久于人世,深度昏迷的时候,他坐在病床前给他说话,即使得到的永远是沉默,尽管提起童年的不愉快还会有类似于愤恨的语气,但是,他就那么坐着,给父亲说话读书,以一种方式的治疗。你是否会这样,明确的知道会失去,无法抓取,你依旧做着无法改变结果的努力,到底是为什么?因为他曾经深刻的存在么。
青豆:
她在进入这个拥有两个月亮的世界时想起自己中学时的闺蜜——大冢环,自己唯一的朋友。而在在这世界找不到出口的时候又屡次想起大冢环。的却,每个人都怀旧,而怀旧还最能打动人,并且,记得谁说过:青年人更喜欢怀旧。(这是不是就像一场闹剧,一次辛辣的嘲讽。像是大家都在围观裸体的国王在炫耀自己的新衣服)。而青豆回忆的只是那份感情,曾经有限次却无限大的温暖过自己的那个人,作为特殊的存在。
“孤独也没关系,只要能发自内心地爱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假想一下,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这样的孤独。而对于天吾,青豆的这种选择曾一度令人动容“我希望的,是某一天在某个地方偶然遇到他。比如说在路上迎面相遇,或偶然坐在同一辆巴士上。到那时,明明白白的向他倾诉‘我一生爱的人只有你一个’”。不是因为无关紧要就视而不见(而在文章中表述的并不是这种关系),像是一种刻意的伪装,像曾经说的:不在身边时的想念再相聚时却假装视而不见。而故事的结尾,他们用一种沉默将二十年的距离瓦解。
Tamaru:
这是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配角。也许,没有主谓之分,你可以片面的认为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主角,可这是客观的世界,如果这样,谁才是主角呢?你,我,姑且都只是配料吧。
他是“玻璃”,他最漂亮的出场估计就是利落的干掉那个面相丑陋的真正意义上的孤独的监视者——牛河。而我所要表达的,不是他的保镖身份,也不是他曾经在日本自卫队呆过的残酷经历,也不是他童年在福利院的那段阴冷时光。而是在青豆就要离开时他发自肺腑(因为他就是一个诚实的人,用上‘发自肺腑’这个词似乎怀疑了他一直以来作为诚恳的存在。距想你在说相信的时候,不经意的表漏了怀疑)的那段话“我不知道你打算今后到哪里去,去做什么。不过如果你就此远去,我们从此再也不会见面,我大概会感到小小的寂寞。就算说的再含蓄,你也算是一个相当难得的人。像你这样的人可不多见”。而青豆的回应则是“我也想把几乎相同的感想留给你”。我想此刻即使不输入一个词,不发出一个音节,所有人,所有用心生活,用心感受没真正把握情感的人都能分辨得出其中的感情分量,即使它隐藏的多么深刻,我们也能像爱斯基摩人分辨雪色一样轻易地拿捏住这缕情愫。无关爱情,无关杂念,是否作为一种纯粹的存在(如果这么说,是否和村上先生自己的观点相悖轮呢)。
如果Tamaru还是作为配角的存在,我想你已不能忽视配角的力量,以及他所给你的精神带来的冲击。那么,作为客观世界的配角的你我,是否明白改变世界的力量掌握在谁的手中。
结局:
长篇与短片的区别就在于,你不能摘抄,不能作为片段的存在。这是整个生活,是全部。囊括你,以及与你有关无关的在时间中催促着前进的存在。
梁文道先生说他不喜欢村上春树的风格,那种着重于描述气氛而没有摸索本质的方式,没有提问,只有描述。一遍又一遍的排除杂念之后,终于在繁冗的夹缝中找到清晰地痕迹,有关主题,有关目的。找到本源,起点,就像组成世界纷繁变化三原色。有关亲情,爱情,友情。你总能找到能代表你生活的一码,像比例精准的瓷砖,恰如其分的贴进心窝,严丝合缝。而你会细心的发现,他们无端的想起童年,想起曾经拥有的家庭,想起曾经一体的知己的时候,或者孤独,或者进入窘迫的牢笼。所以在你危难的时候没真正支撑着你的或许是你早已习惯了的触手可及的那份情感,给你一种重生的力量,无坚不摧。
第二人称:
其实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有时候出于宁静,有时候出于寻求宁静,而有时候,就像赶场一样,慌慌张张,慌不择路。像有一种纯粹的目的性,但这本书里白纸黑字的写着“不存在纯粹的感情”。也许有人反驳,正是这样,不存在真正的真理。
而你所表达的这些主题或者没有主题,到底是从书中获取的还是你仅借助于它为媒介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就像“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却在楼上看你。”
为什么会去看村上春树,无非是认为他作为一个流行的存在。不知道他为什么流行,也记不得从哪里看来听来的他的流行,但他就作为一种或者被作为一种趋势泛滥了,像是在每个频道都重复播放的重要新闻。但结局呢、当你看过之后,合上书本,想象那些铅字,除却模糊的情节,一无所有,就连你读书时突发的想象与灵感都无处寻觅。因为迷失,不一定是精神的焚毁与支离破碎,而是沦落于生活。仅仅,作为不是自己的存在或者也是自己的存在,却恰恰是从你所生活的坐标中镂空的空白。
我相信你会了解这空白和特殊的存在
《1Q84》读书笔记
《1Q84》book1
我希望的,是某一天在某个地方偶然遇到他。比如说在路上迎面相遇,或偶然坐在同一辆巴士上。到那时,我要明明白白地向他倾诉:我一生中爱的人只有你一个。
孤独一人也没关系,只要能发自内心地爱着一个人,人生就会有救。哪怕不能和他生活在一起。
不过,如果能真心爱上一个人,那么不管对方是何等恶劣,哪怕对方并不爱自己,人生也至少不会是地狱,就算多少有点黯淡。
但时间在记忆中纠缠在一起,像乱成一团的毛线,失去了笔直的中轴,前后混乱,左右不分。此人曾十分能干,但有点劳累过度。收入固然很高,然而一旦撒手人寰,又不能带进坟墓里用。尽管穿着阿玛尼,开着捷豹车,最终也不过命同蝼蚁。工作,干活,毫无意义的死掉。连他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事,不久也将被忘却。还这么年轻,怪可怜的。别人也许会这么说,也许不说。
《1Q84》book2
无法选择如何出生,但是可以选择如何死。
夏季午后的阳光格外强烈,在这样的光线中,她显得异乎寻常地疲惫。细细的胳膊无力地撑着面颊,身体深埋在宽大的椅子里。眼镜凹陷,颈部皱纹增多,嘴唇无色,修长的眉毛似乎放弃了对玩哟引力的抵抗,眉梢微微向上垂去。
超过了一定年龄,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对您的人生很宝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您手中滑落下去。取而代之落入您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的伪劣品。体能,希望、美梦和理想,信念和意义,或是您所爱的人,这些一样接着一样,一个人接着一个人,从您身旁悄然消逝。他们或是跟您告别再离去,或是有一天忽然不告而别。而且一旦消失,您就再也别想重新找回,连找个代替的东西都不容易。这可真够戗。有时简直像是拿刀子在身上割,苦不堪言。
在电影里,人人都是说自杀就自杀,也不觉得疼,就轻易地一命归西。现实却不是那么回事。人没死成,躺在病床上,大小便一淌就是十年哦。现实永远也没有办法成为电影,因为总有吊诡、无趣、令人无奈、莞尔的地方,那可以说是命运之神的玩笑,也可以说是一只蝴蝶引起的风暴。
都市的世俗文明的光亮,一如往常地抹去了星星的身影。
《1Q84》book3
超过一定的年龄之后,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而已.再宝贵的东西都会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手中滑落下去.你所爱的人就会一个接着一个从身边悄然消逝。
她向空中轻轻伸出手。天吾接住那手。两个人并肩站在那里,彼此一边合为一体,一边无言地凝视着浮在极近大楼上方的月亮。直到月亮被刚刚初生的朝阳照射下,急速失去夜晚的深浓光辉,变成只是挂在天边的灰白切片为止。
那是我牺牲了自己的人生,被扒皮抽筋、吸血食肉,被篡夺了时间、希望和回忆才得到的东西。那不是具象而有形的上帝,没有穿白袍,也没有蓄着长须。这位上帝不拥有教义,不拥有教典,也不拥有规范。没有报偿也没有处罚,什么也不赐予也不剥夺。没有天国可以飞升,也没有地狱可供堕落。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上帝仅仅是在那里。一直认为,宗教是一种寄托了人们情感的存在。当人们无法从现实中自拔的时候,宗教便成为了人们可以依靠的一切。感谢上帝我还没有落魄到那个地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