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能要尽量少跟家人讲话,我发现基本上说不到三句话,他们就会扯到我的身体健康问题上 他们每一个人,都用特殊的眼光看我。我不断地把自己过成正常人的样子,他们却不断地给我强加“身体差”这个意念。我哪有那么强大,能够完全屏蔽他们的思想。
我一直努力用成长型思维改变自己,可是他们的固定性思维却总是在每次交流时伤害到我,让我更加担忧和焦虑。
昨天在《好好说话》里面看到,我们和家人不仅是亲子关系,还是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关系,而成年人之间最基本的就是平等。
我们之所以会礼让父母三分,是因为我们不忍心伤害他们。或者是我们在自内心依然还把自己当小孩子,所以不敢违抗父母。
而实际上,父母已经没有要挟我们的条件了,他们不可能像小时候那样,说:“不听我的就断了你的生活费。”
所以,我们应该活成自己心中的成年人的样子,而不是嘴上说:“我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就像只有小孩子才会说:“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而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更是要照顾好自己的方方面面,身体和生活。
所以我更应该排除外界的偏见和陈旧思想,更加努力地把生活过得健康和快乐。
身体不舒服,出毛病了,我们自己是会担忧的,然后就会本能地调节生活中不适的地方,会自动地注意休息,看医生,毕竟是自己的身体。可是家人的不断提醒我是一个病人,身体不好,只会让我在调节自己的同时更加担忧,而担忧往往就让生活大打折扣了。
所以我只能尽量少跟家人说话,但这并不代表我排斥他们,在我心里,我依旧爱他们。但是为了我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我首先要先爱自己,先照顾自己的情绪。既然他们的言语行为会影响我的情绪,我只能选择暂时忽略他们。如果我们连自己心中都没有足够的爱,又拿什么来爱他人呢?自己没有的东西,是给不出的。
当我说:“我们要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时,他们会说:“先把身体照顾好了再说。”我很奇怪,他们给我的感觉是,先把身体照顾好,就是每天就只做“照顾好身体”这一件事,这样好奇怪。
明明我传递的是一种热爱生活的美好感觉,他们却完全感觉不到,他们已经忽视了我所有的感受,只看到我瘦的模样。
可是我不能掉入这样的怪坑,我们是可以一边照顾好身体,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一边玩耍的。
今天再次在“行动派”里面听到说我们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只能专注自己的目标努力,不要盲目地假勤奋。
想学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可是哪些才是我们真正用得上的呢?比如看书,其实我们真的看了很多闲书,它们解决不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工作中也用不上,所以我们的看书经常只能算是闲读,可是我们仍然把这看作是努力,看作是在学习。因为我们内心恐慌啊,我们害怕不学习的不安。如今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大部分人就是这样的,本能地趋向于想学习,可是却学了很多无用的动心。因为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点,所以学习没有用的东西真的算是浪费时间了。
我不得不再次感叹,目标真的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三观所在,到底什么才是我们最珍视的东西,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弄清楚了这些,再去有目标地努力,才是真正的努力,而不是假勤奋。做太多,却没有目标,没有效率。最后,我们只能要么“样样通,样样不精”,或者“不仅样样不精,还把身体拖垮了。”
所以,年轻人,找到自己的目标,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专注地有效地学习,同时也要记得享受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