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营的本身是生存,传承。永不出局,代代相传,才是企业的最高境界。
发展什么?
发展是发展出能力,不断发展出未来的生存能力。
未雨绸缪,时刻要有危机意识。
对企业生存发展最本质的认识——今天的一切都是过去做对了事带来的,如果今天没有对未来做对事,明天就会失去生存能力。
这也是因果导向的思考。
比发展更高层次的是什么呢?是生存。
永不出局,生存下去最本质的思考就是对社会的价值,对顾客的价值,对合作者价值。
永远要思考下一年、下五年、下十年我的拳头产品、权威专家和梦想化身。
所以这是制定这个战略的基点。
孟子说:“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变革,不能靠危机倒逼,要在日子最好过的时候搞。
利润丰厚的时候,正要大力投入时间和金钱建立未来生存的能力。
如果忙着享受胜利果实,危机就悄然而至。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方法是一种因果导向的方法。
有果必有因,有因才有果。
果的决定因素是因,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因果就包含了结果。
结果导向倾向于要求别人,因果导向更关注于检讨自己。
经营如人生,人生就是不断地埋下伏笔。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人生道理,同样适用于企业。
结果导向的考核把企业绷得太紧,这和把人绷得太紧一样,未必是好事。
要先胜而后战,赢了再打,在战略上追求一战而定,走对一步就胜出几条街,积累几年就活在他人想象之外,才是真正的战略家。
《吴起兵法》云:“天下战国五胜者祸,四胜者弊,三胜者霸,二胜者王,一胜者帝。是以数胜而得天下者稀,而亡者众。”
要凝神守志,专注坚持,不疾而速,先胜后战,一战而定。而不是争先恐后,妄图百战百胜。
孟子说:“必有事焉,勿忘勿助。”
专注于你的志向,坚持做你该做的事,一刻不停息,不放松,但也不要老想加速,“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容易翻车。孟子强调:不可拔苗助长。
结果导向,就会拔苗助长。
因果导向,就是“必有事焉,勿忘勿助”。
什么叫战略?
一战前的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不朽名著《战争论》中,是这样定义战略的:战略是为达到战争目的而对战斗的运用。
因此,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也就是拟定战争计划;并且必须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也就是拟制各个战局的方案和部署其中的战斗。
战略也必须到战场上去,以便在现场处理各种问题,并且不断对总计划做必要的修改。
所以,战略是在任何时刻都不能停止的工作。
克劳塞维茨的战略思想,还体现在他的决战论——所有的会战,都是为了最后的决战上。所以你一定要心中有决战,就是上文说的“战略必须为整个军事行动规定一个适应战争目的的目标”。
然后安排一系列的会战——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行动和这个目标联系起来。
我们把决战目标称为战略,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一系列会战称为路线图,这就是整个战略计划。
用中国人的战略游戏——围棋来思考,把这路线图称为棋局上的金角银边草肚皮。下围棋的过程,就是先点金角,最容易做活的是角,然后是边,最后看占的肚皮大小定胜负。
金角是根据地,是核心业务,是竞争壁垒。银边是围绕一个核心业务、核心产品,建立起来的一条产品线,一个业务组合。
整个盘棋是我们定义的一个品类市场,而草肚皮是我们的品牌势能最终能覆盖的业务范围。
当我们建立起几个金角银边,我们能够在整个市场获得压倒性优势和实现全品类覆盖。
整个盘棋是我们定义的一个品类市场,而草肚皮是我们的品牌势能最终能覆盖的业务范围。当我们建立起几个金角银边,我们能够在整个市场获得压倒性优势和实现全品类覆盖。
那么我们的战略路线图就是……
1. 定义我们的棋盘——企业社会责任和使命,要解决什么问题。
2. 设计我们的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这是该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
3. 决定进入和开展哪一块业务的先后次序;
4. 依次开展业务;
5. 完成全品类覆盖。
就像建国大业,先是江西的金角,然后是长征到陕北——第二只角,其间还有若干敌后根据地等若干只角,最后的决战,先从东北这个超级金角开始,逐鹿中原,最终依靠三次大决战夺得全中国。
企业是社会的器官,为社会解决问题。一个社会问题,就是一个商业机会。
我们要做一盘生意,先观察我们能为社会解决什么问题,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使命决定战略。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就是承担使命,为社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整体方案。
认识就是分类。应该思考别人对我们认识,自我标签化。
产品结构,就是企业战略路线图。
产品结构,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产品结构,要开展哪些业务,哪些产品;
第二个层次——每一个产品扮演的战略角色和承担的战略任务;
第三个层次——推出的战略次序。先做哪块业务、哪个产品,后做哪块业务、哪个产品。
这个结构和次序,就是华与华围棋模型的金角、银边、草肚皮。
在企业战略中确定你要做几只金角,每只金角带出什么样的银边,把哪些业务留在草肚皮最后收拾。
在每一块业务中,同样是要确定你的金角产品、银边产品、草肚皮产品。
如果你是一个将军,业务和产品就是你的部队。在会战中,统帅的全部智慧就是要决定这些不同番号的部队投入战场的次序,以最低的风险和最低的代价获得会战的成功。
次序的意义是第一个产品的成功,要为下一个产品创造平台和条件。
《粟裕兵法》中,专门强调第一次战斗和第二次战斗、第三次战斗的关系,就是讲第一次战斗要为第二次战斗创造条件。
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先想失败,然后再想成功。
最好是我能建立起一个品牌来,能够有品牌溢价地销售所有人都在大量使用的东西,这是最佳的战略模型。
企业的生存是社会的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能帮助社会达到目的。
所以所有的企业,都必须是、必然是社会企业。所有的企业家,都必须是、必然是社会企业家。
能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打开好大的思维空间、发展空间。
企业战略不是上层建筑,而是植入企业的每一个行动中,让每一个行动,都具备战略价值、战略意义,都能够积累战略资产、竞争壁垒。
战略是一件永不停歇的事,经营者在每一个动作里植入战略,也每一天都在思考、修正战略。因为一切战略都源于假设,而假设不是百分百等于未来。
那企业追求的是什么呢?
就是亚当斯密说的,“不妨碍其继续经营其业务”而已,就是生存而已。
生存,才是终极追求,就是永续经营,就是基业长青,像执政党一样,永远执政,还有比这更高的追求吗?
制定企业政策,高于企业战略
战略大师——米尼把战略分成六个层次:
1. 战争政策;
2. 战略,在战场上巧妙指挥大军的艺术;
3. 用于战役和战斗的大战术;
4. 战争勤务,即军队调动艺术的实际运用;
5. 工程艺术,既对筑垒要点的攻守艺术;
6. 基础战术。
这六个层次的划分,对企业有非常重大的启发意义,我们可以对照着去思考企业战略制定的框架:
1. 企业政策,即我们对社会、对消费者的政策,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2. 战略路线图,就是大家常说的我们在哪里,我们要去哪里,我们怎么去;
3. 大战术,企业独特的经营活动方式,包括核心技术、生产方式、营销模式等等。比如丰田生产方式,就是一套独特的生产的大战术,还有研发的大战术,营销的大战术等等。对于华与华来说,超级符号就是我们的大战术;
4. 企业资源,对资本、人力等资源调动艺术的运用;
5. 流程、预案和工具箱,针对某些情况,制定方法、流程和标准去解决问题。
政策对企业意义重大,很多问题,特别是涉及消费安全和社会影响的事情,企业应对失措都是因为没有政策,也就没有处理事情的原则。而决定某个产品上不上,某块业务要不要保留,不是简单地看业绩指标,首先要看政策,是否影响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
好的战略让经营成本持续降低,竞争对手进入成本持续垒高
从成本视角来认识企业战略——好的战略带来成本的此消彼长,我们的成本越做越低,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越来越高。
在发展推进的过程当中,我们做的是一个价值结构、产品结构。
结构就是竞争的壁垒,它带来成本的此消彼长,就是你的成本越做越低,竞争对手的进入成本越来越高,你可以蚕食它,它想吃你却找不到地方下手。
如果它是一个一个的单兵攻击你,而你形成了价值的结构,最后你做成了金角、银边、草肚皮,你想吃棋盘肚子里的东西,你推一推就好了,这属于你品牌边际效应的释放。
但是它想咬你的时候,却咬不进来,这就是有结构和没结构的区别。前面亚当斯密说垄断能带来高价格,结构就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垄断。
能将企业战略从社会责任高度进行规划,把握金角银边草肚皮的结构和路线图,就能活在他人想象之外。
谈企业战略,离不开竞争战略。
永远不要说你要打败谁,因为你说你要打败谁,就等于向全世界宣告你崇拜谁。
最肤浅的竞争———老是根据别人做什么,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做一些骚扰人的事,看人家什么东西卖得好,赶紧仿一个,价格就比别人便宜。
竞争的本质在于盯住顾客,而不在于盯住对手。
就像你要追求一个姑娘,你眼睛要盯着姑娘,不要盯着情敌。没有跟情敌打架就能赢得姑娘的道理。
所以我们说的竞争,不是我要跟你争,而是我要让你没法跟我争。
这就是老子《道德经》说的:“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承担起责任,形成一套结构严密的业务组合和产品结构,建立品牌和知识体系,就没人能与它争。等别人看明白要和它争,得回到它的十年前,把它做的事重新做一遍。那回得去吗?
竞争是一种幻觉,同行是一种假设。所以盯住顾客,而不是盯住对手,当你全神贯注地关注顾客,你根本没兴趣知道别人在做什么。
为什么人们会有狭隘的竞争思维,有两个思想根源,一是人性基因,二是理论基因。
人性的弱点,就是总盯着谁抢了他的饭碗,不盯着谁给了他饭碗。人们总是忽视爱他的人,而跟恨自己的人斗得火热。
因为企业战略的思想,是从军事战略发展出来的,所以基因理论深受军事战略的影响。
但是,军事战略和企业战略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军事战略有敌人,企业战略没有敌人。
军事战略是在一个有限的地理空间里争夺土地,企业战略是在一个无限的市场空间里创造价值。
市场空间不仅是无限的,而且是多空间的,每个企业都可以创造自己的空间。
每个企业,本质上都可以自己定义一个行业。
竞争竞争,是竞而不是争,只有你自己和顾客,没有对手,没有敌人。
就像孟子说射箭:“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消费者的心就是靶心,我们的产品就是丘比特之箭,自己把握好射出去。射不中,不能怪别人射中了。下一箭,要调整自己,而不是把聪明才智投入到如何干扰别人。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是儒家思想。
《孙子兵法》也异曲同工,孙子强调先胜而后战:“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先让自己变成不可战胜的,然后等待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时候,即等对方出错。我之不可胜完全在于我自己的修为;敌之可胜,则在于他,在于他犯不犯错误。
可以用两句话总结华与华的非竞争论:
一是盯住顾客,比盯住对手重要;
二是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盯住社会比盯住市场更本质。
市场机会的背后是社会问题。
永远不要忘记是社会机制让你生存,要用社会价值观,而不是市场利益观来看待自己的业务,这样我们才能基业长青。
用顾客利益导向、社会责任导向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才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狭隘的竞争导向思维,仁者不为,智者不屑,远离王道,霸道亦不可得。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也是企业精神的源泉。企业是精神的产物。
经营不仅是一种理性的行为,更是一种感性的行为。
感性比理性更有创造力,当全体员工对社会怀有高尚的情操,对顾客怀有真挚的感情,才能设身处地无微不至地替顾客着想,才能挖空心思创意无限,才能拒绝诱惑坚守本职工作,才能奉献社会诚信无欺。
所以,一个企业,一项事业,必有一使命与感情之寄托与归属。这也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意义、行为准则和精神力量。
有感情,则企业有正气。此感情为企业联系社会之纽带,为企业之气运所系。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企业的社会价值需要社会所命,就是企业在其天命、气运、风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积德、学习来实现。
天命,是听天所命,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营使命。如果你没有听见自己的天命,你就不能成就一番伟业。
我们永远是顾客导向,社会导向,不是竞争导向。有人说,顾客导向的时代过去了,现在是竞争导向的时代。我想说,这种思想,是心术不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