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嫪毐之乱平定后,嫪毐及一大批高官被处死,吕不韦免相自杀,帝太后失势,赵系外戚势力彻底崩溃,秦国政治势力大规模洗牌重组。由于赵系势力崩溃而留下的政治权力的真空,必定要有新的势力和人来填补。
奇怪的是,这件事情完全没有在史书上提及。反而遗留下一件迷案:吕不韦免相后,新任丞相是谁?没有记载。不仅如此,从吕不韦免相到秦统一天下,秦国丞相是谁,也没有下落。
吕不韦免相在秦王政10年,秦统一天下在秦王政26年,这十六年,是秦始皇登上舞台,逐一消灭六国的时间段,恰恰在这时间,秦国的总理——丞相下落不明,更是蹊跷。必须再一次回到嫪毐之乱,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嫪毐作乱被察觉后,嬴政下令镇压,发出了“攻毐令”。接受命令的三位大臣是:相国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
这三位大臣中,吕不韦是相国,下令由他来主持平叛是当然的事情。然而,吕不韦是由商人转型的政治家,长于算计和谋略,但是缺乏军事经验,没有真正带兵打过仗,一生中唯一参加过的军事行动,是庄襄王元年灭东周君。
所以嫪毐之乱暴发后,吕不韦只是诏令下达形式上的受命人之一,真正领兵平叛的人应当是昌平君和昌文君。
从排名上看,昌平君和昌文君应当是地位仅次于吕不韦,居于秦国政权中枢的重量级大臣,他们站在秦王一边,全力辅佐嬴政亲政的权势人物。昌平君和昌文君是封号,问题是拥有封号的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究竟是什么人,担任什么官职,为什么会在紧急情况下主持这么重大的行动?《史记》中完全没有交代。
我们只能解释为秦国政府的记载有所隐瞒和删改,到了太史公编写《史记》时,他也搞不清楚了。正是如此,昌平君和昌文君这两位重量级大臣,就成了身世不明的神秘人物。
非常幸运,在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找到了有关昌平君身世的线索,书上说:
昌平君,楚之公子,史失其名。
这个材料,是司马贞从所见到的古史中引用的,这部史书已经佚失。材料告诉我们,昌平君是楚国的公子,但是名字已经不可知了。
一位楚国的公子,为什么会出现在秦国政权的中枢,为什么在嬴政面临一生中最大的政治危机时,会出面平叛,扶持嬴政顺利亲政?他究竟是谁?
在秦国的记载中已经找不到更多的材料,只能将目光投到楚国去。
02
嫪毐之乱,是公元前238年;按秦历是秦王政九年,按楚历是楚考烈王25年。在这一年,楚国也有大事发生,41代楚王考烈王熊元死去,儿子熊悍即位,成为42代楚王,史称楚幽王。
当时楚幽王年幼,为了争夺辅政权,幽王的舅舅李园杀死多年执掌楚国国政的权臣、春申君黄歇,开始主导楚国国政。
楚考烈王多子,有四个儿子,是熊悍、熊犹、负刍和昌平君。这个信息也是《史记索隐》提供的。有一条材料是这么写的:
楚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
悍,是熊悍的名字。犹,是熊犹的名字,是熊悍的同母弟。负刍和昌平君,都是熊犹的庶兄。根据这条材料,再结合《史记·楚世家》的记载,将考烈王前后的王位继承关系列表如下:
顷襄王熊横是考烈王熊元的父亲。熊悍、熊犹、负刍和昌平君是熊元的儿子。其中,熊悍和熊犹,是王后李园妹妹所生,分别做了42代和43代楚王。44代楚王负刍的母亲是谁不清楚。他在熊犹即位两个月后,发动政变,杀死熊犹,夺取政权,做了四年楚王。
至于昌平君,他的母亲是谁,也不清楚。更奇怪的是,考烈王25年,也就是秦王政9年,当他父亲去世,嫡兄弟熊悍即位,春申君被李园兄妹杀害,楚国政局大变动的时候,他不在楚国,反而在秦国为嬴政的亲政浴血奋战,这不能不说是很异常的事情。为了解决这个疑惑,一直要追究到他父亲考烈王熊元的年轻时代。
公元前272年,昌平君平定嫪毐之乱的34年前,是秦昭襄王35年,楚顷襄王27年,秦国和楚国和好,身为楚国王太子的楚元到秦国做人质。熊元入秦,一住就是十年。按照战国时代质子在外国一般作法,往往在当地娶妻生子,类似于子异在赵国做人质时娶了赵姬生嬴政。
而昌平君,很可能还有昌文君,或许就是熊元在秦国娶秦妻所生的儿子。
熊元在做质子时,控制秦国政权的是宣太后及楚系外戚集团。秦昭王是宣太后长子,有一半楚系的血统,正妻也是从楚国迎娶的。以两国关系来说,楚国是秦国最重要的盟国,又是宣太后母国,熊元是楚国的王太子,在秦国娶妻,妻子应当同他地位相当。
从当时情况看,秦昭王多子女,熊元娶秦昭王之女最符合各方面利益,也合乎与古代王室间通婚的秩序。不妨根据这个推测,将昌平君与秦国王室的关系做一个梳理。
我们可以看出,昌平君可能是秦昭王的外孙,安国君的外甥,庄襄王的表兄弟,秦始皇的表叔,是横跨秦楚两国王室间的人物。
以楚国论,他是楚国的王子,有王位继承权;以秦国论,他属于宣太后以来的楚系外戚集团,是天生的权贵。正是这种身份,决定了他既有资格在楚国政治中枢活动,也有资格在秦国政治中枢活动。
03
公元前263年,秦昭王44年,楚顷襄王36年,熊元的父亲,40代楚王顷襄王熊横年老病重。王太子熊元得到消息,急于回到楚国,处理后事。但是秦昭王却不愿意马上放他回去。秦昭王想以放熊元回国为条件,要挟楚国,获得实际利益。
熊元到秦国做人质,有一位有名的人物一直伴随,成为他的亲信,就是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熊元与春申君黄歇商量对策,务求早归楚国。
当时秦国丞相是范睢,深得秦昭王信任,不但与春申君关系良好,与熊元关系也亲密。春申君找到范睢,直接商谈让熊元归国的事情。经过一番沟通,范睢明白此事的利弊。他立即面见秦昭王,让秦昭王重新考虑此事。秦昭王则说,让黄歇先回去看望楚王的病情,回来再做商量。
秦昭王态度有所软化,但是仍然不愿意放熊元归国。春申君就为熊元出主意,滞留不如亡归,让熊元与使者一道乔装而去,他自己留在这里应对,大不了一死。
于是熊元扮成司机,一行人急急而去。春申君留在熊元的宅邸,假装太子称病不出。估计太子已经远去,春申君才求见秦昭王,说明此事。秦昭王大怒,准备让春申君自杀。而范睢劝谏秦昭王,秦昭王才勉强息怒,同意放春申君回国。
春申君回到楚国后继续跟从太子熊元。三个月后,顷襄王去世,熊元继承王位,为考烈王。黄歇被任命为楚国的丞相,封为春申君,执掌楚国国政。
熊元即位以后,昌平君以及他的母亲是否回到楚国,没有记载。从昌平君在嫪毐之乱中出现于秦国政坛中枢来看,有两种可能:一是回到楚国,之后又回来了;二是一直没有回楚国,留在秦国。从当时情况来看,昌平君在秦国会更有发展。
战国时秦国不断扩张发展,吸引更多人才加入秦国,是基本国策。秦律规定,秦国女性与外国男性所生子女,其地位为秦国人。昌平君生在秦国,母亲是秦国人,在秦国生活和活动,等同于秦人。更何况他母亲是秦国王女,他是正宗的秦国王室宗亲。
另一个因素,他的父系出身是楚国,天然与以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关系亲密,有共同归属感和利害关系。
华阳夫人是秦昭王母亲宣太后的侄孙女,祖父是宣太后的弟弟华阳君,多次出任秦国丞相。秦始皇祖父的安国君被立为王太子以前,娶华阳夫人为正妻,就是出于宣太后的意愿。
宣太后去世后,楚系外戚集团的中心转移到华阳夫人身上,当时秦始皇的父亲子异在邯郸做质子。吕不韦为他争取安国君继承人的资格,走的就是华阳夫人的门路。
华阳夫人出身于楚国王族,她与昌平君的父亲应是亲属。华阳夫人的丈夫是安国君,昌平君的母亲是安国君的姊妹,华阳夫人就是昌平君的舅母,昌平君是华阳夫人的外甥。无论从哪个角度,昌平君都是华阳夫人的亲属,亲而又亲。
可以想象,十年的秦国生活,熊元一家与安国君一家当然是关系亲密。熊元逃亡回国,昌平君留在秦国,没有子女的华阳夫人视他为己出,在情理之中。
外戚姻亲政治,有两条基本原则:一是确保王位继承人出自本家;二是由本家推出辅政当权的亲属。华阳太后收子异为养子,确定他为王太子继承人,实现了第一条原则。第二条原则的实现,应当就是华阳夫人任用昌平君,由他代表楚系外戚集团出头露面,辅政执政。
非独立行为能力者请勿入内。本文纯属一个毫无远见和真才实学的小小房地产行业HR从业者的愚昧见解,仅供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