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落了雪的小园林

作者: 岁时未晚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23:53 被阅读57次

    01

    宋仁宗时期,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因支持范仲淹变法,被守旧派官员以在进奏院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为由弹劾,从而遭贬。流寓苏州时,见沧浪亭旧址野水环绕,颇有雅趣,遂以四万贯钱买下,建亭于其上,取名「沧浪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足见其心志。

    沧浪亭由此成为其私有园林,这也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

    春天曾和室友一同去过一次沧浪亭,那天下着细雨,园中游人还不多,有大概是学建筑的学生,坐在廊上画着沧浪亭。

    沧浪亭最大的特点是那环绕之水以及其各式花窗雕刻之迥异与精美。几步便有一扇雕窗,且各不相同。闲步长廊,于窗窥其窗外疏离朦胧的春景,未知其全貌,亦不必刻意去探其全貌,心之闲散,可见一二。其间偶有几声鸟鸣,和着细雨,经风吹拂入耳,更添几分自在。以自在之身观景,才可流露出为官时被那些杂事与应酬所拘住的真性情,亦可使心中怨怼渐渐消弥。

    沧浪亭的围墙不高,站在亭中可见四周农房,是苏州其他园林所没有的,这使沧浪亭平添了几许烟火气息。

    苏舜钦始建亭于水边,如今的沧浪亭是后来移建的。沧浪亭建成之初,他曾写《沧浪亭记》抒发心中愤懑不平之情。

    窗外的海棠开了一轮又一轮,那些曾于此放情的古人,如今只能从文字中去窥探他们鲜活过的生命。

    02

    沧浪亭与其他园林相比很小,慢慢逛,顶多一个小时就逛完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小小的沧浪亭,没有游客拥挤,可以慢慢地在里面闲逛,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好时光。

    去沧浪亭是因为《浮生六记》这本书,沈复在书中提到与妻子芸娘夜游沧浪亭: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灿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犹未启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浮生六记》中最喜欢「闺房记乐」篇,每次读都能会心一笑。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这样的赞赏芸娘实在当得上。

    她在沈复笔下一直鲜活到今天,我因为艳羡他们的故事,于是也对沧浪亭起了向往之心。站在亭中,想到他们也曾于此席地而坐,看着四周景色,闲话家常。可如今的亭是几经修葺后的模样,他们的细语早已飘散在悠悠时光之中,楼台仍在,人早已空。

    旧家水榭,有地上游人,室里幽兰,枝上翠鸟,空中梅香,檐上白雪。

    雪后沧浪亭檐角
    沧浪亭中的腊梅 兰花
    游人

    03

    苏州下雪实属不易,纷纷扬扬下了一天,第二天地上已积了挺厚的雪。

    听歌时无意听到了《如怀尺璧》,于是就想去看看下了雪的沧浪亭是怎样的。

    腊月十二是我的生日。我请了半天假,往沧浪亭去。公交车平稳的行驶过不久前还热闹的大学城,山上的雪映衬着四季常绿的树,结了薄冰的水面冒出小泡,旋即破开。

    转地铁口出站后没走多久便到了,街前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了「沧浪亭」三个大字。沧浪亭对面是可园,它曾是沧浪亭的一部分,如今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存在。

    沈复的家曾就在沧浪亭旁,后迁居仓米巷。林语堂曾去寻觅沈复的故居,未果。

    亭中游人不多,十分清静,拿着相机在认真摄影的中年人居多。

    我爱这里的清净,爱这里的气息,来来回回地走,就是不想出去。

    我也拿着手机拍,拍到手冰凉,手机没电了,就站在亭外踱步,不知道要想些什么,可能什么也没想,连到此的目的也忘了。我踩在白雪上,雪上便留下了我的脚印。

    然而雪化后,我的脚印会消失,就像我从未来到这里。

    而沈复和芸娘,他们在哪里呢?

    不远处的梅花含苞待放。

    我等不到它开放。

    我要准备离开。

    沧浪亭‖落了雪的小园林
    沧浪亭‖落了雪的小园林 沧浪亭‖落了雪的小园林 沧浪亭‖落了雪的小园林 沧浪亭‖落了雪的小园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沧浪亭‖落了雪的小园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et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