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南国之女
我想所谓的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理查德·耶茨《十一种孤独》
很早以前就看过一个老段子,说男人和男人要做朋友,一定要共同喜欢某样东西,比如篮球、游戏、岛国动作片或泡吧;女人和女人做朋友,一定是共同讨厌某样东西,比如某些“绿茶婊”、小三或“渣男”。共同喜欢某一件事物的男人,容易成为兄弟;共同讨厌某一件事物的女人,容易成为闺密
喜欢和讨厌,是人类区别于大多数动物的特点,他们是典型的两种情绪,就像物理学当中的振动波,如果两个人的波在频率和波长上能够有一个契合,就能实现共振——迅速拉近两个人的关系
情绪,就是智能生物之间的桥梁,它的共鸣在很多情况下是社会关系的源头。比如球迷会、粉丝团、摄影协会,这些组织里的人因为同样的事开心,也会为同样的事情难过
生活和工作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利用情绪的共鸣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利用情绪让关系不断疏远
我们通常把这种共振叫作“共同语言”,比如“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这样一种关系。如果要把情绪的“共振”和“共同语言”做一个区分,那大概就是前者发自内心,后者只是表面。但是所谓的控制,就源自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人为地制造一些共振来拉近距离,或者利用一些错位来制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一个人立身处世,如果任凭情绪控制,感性凌驾于理性,看起来随性、真性情,实际上只是无法自控的说辞,必然不会很成功。心的大小决定了我们世界的大小,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了,即便把时间都给你,你也早晚会亲手毁掉这个世界。理性中混着感性,不滥情,不冷漠,才能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