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茶通古今(九)——情人节、喝茶世俗化,盖碗成特色|億仝茶业

茶通古今(九)——情人节、喝茶世俗化,盖碗成特色|億仝茶业

作者: 茶里小乾坤 | 来源:发表于2018-02-14 20:53 被阅读0次

2018年2月14日 

西方情人节

你在何方与谁度过这样的一天。

清代茶馆所出售的茶叶,一般分为红茶、绿茶两大类,其中红茶有乌龙、寿眉、红梅。

绿茶有雨前、明前、本山。茶馆售茶与茶客饮啜的方式很多,有的用壶装,有的用碗喝。有的坐着喝,有的躺着喝。

茶客也可自己提茶壶去,自备茶叶,出几个钱买水冲泡茶叶。

清代,中国茶文化的主流——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开始转向民间,

茶馆文化、茶俗文化取代了以前的文士主导茶文化发展的地位,茶文化深入市井,走向世俗,

进入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与传统的伦常礼仪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尚的民族情操。

清代统治者对茶叶的影响

清代前期,中国的茶叶生产有了惊人的发展,种植的面积和产量较前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茶叶更以大宗贸易的形式迅速走向世界,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市场。

清代的统治者,尤其是康熙、乾隆皆好饮茶,乾隆首倡了新华宫茶宴,每年于元旦后三日举行。

仅清一代在新华宫举行的茶宴便有六十次之多。这种情况使得清代整个上层社会品茶风气尤盛,进而也影响到民间。

茶叶的风华时代

茶进入了商业时代,清代是中国历史上茶馆行业最为鼎盛的时期,

各类茶馆遍布城乡,数不胜数,蔚为壮观,构成了近代绚丽多彩的茶馆文化现象。

茶馆起于何时,史料并无明确记载,汉时王褒《僮约》中有“武阳卖荼”及“烹荼尽具”之说,但此是干茶铺。

一般认为,茶馆的雏形出现在晋元帝时,唐代开始萌芽,宋代便形成一定规模,明清之际终成时尚。

北京的清茶馆,饮茶的主题较为突出,一般是方桌木椅,陈设雅洁简练。

清茶馆皆用盖碗茶,春、夏、秋三季还在门外或内院高搭凉棚,前棚坐散客,室内是常客,院内有雅座。

这种茶馆来的多是临闲老人,有清末的遗老遗少、破落子弟,也有一般市民。

早晨茶客们在此论茶经、鸟道,谈家常,论时事。中午以后,商人、牙行、小贩则在这早谈生意。

专供茶客下棋的“棋茶馆”,设备虽简陋,却朴洁无华,人们喝着不高贵的“茶茶”、“高末”,

把棋盘暂作人生搏击的“战场”,则会减几分人生姜末如意带来的烦恼,添几分人生的乐趣。

满族八旗子弟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坐茶馆便成了他们消遣时间的重要形式,

因而促使茶馆业更中兴旺,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大小城镇,茶馆遍布。

清代茶馆的千张脸

清代茶馆多种多样,按其经营方式的不同,大致上可分为几个类型:

以卖茶为主的茶馆,也就是北京人称之为的清茶馆。

前来清茶馆喝茶的人,以文人雅士居多,所以店堂一般都布置得十分雅致,器皿清洁,四壁悬挂字画。

在卖茶为主的茶馆中还有一种设在郊外的茶馆,北京人称之为野茶馆。

这种茶馆,只有矮矮的几间土房,桌凳是土砌的,茶具有是砂陶的,设备十分简陋,但环境十分恬静,绝无城市茶馆的喧闹。

一类茶馆是既卖茶又兼营点心、茶食,甚至还经营酒类的茶馆,

叫荤铺式茶馆,有茶、点、饭合一的性质,但所卖食品有固定套路,故不同于菜馆。

还有一种茶馆是兼营说书、演唱的,是人们娱乐的好场所。

清代北京东华门外的东悦轩、后门外的同和轩、天桥的福海轩,就是当时著名的书茶馆。

上海的书茶馆主要集中在城隍庙一带,像春风得意楼、四美轩、里园、乐圃阆、爽乐楼等都是当时有名的兼营说书的茶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茶通古今(九)——情人节、喝茶世俗化,盖碗成特色|億仝茶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ty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