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别让晕圈效应绑架了你
做为家长,我总有一个毛病,喜欢指出孩子身上的各种问题。
坐没坐相,爬在桌子上;吃饭没吃相,手不会扶碗;看书没看相,歪歪扭扭。
可是在别人的印象里,孩子学习成绩好,与同学关系好,积极阳光。有次孩子没考好,我问班主任是不是上课不听讲,老师说没有啊,很认真啊。
我说:我怎么看他书上总画的乱七八糟,老是画小人打架。
老师说:上课他还是积极发言的,挺认真。
我还是很焦虑,认真听讲就应当书上字迹工整,而不是尽在书上画画。
2,晕轮效应
为什么大人会对孩子每一方面的缺点都进行放大,认为他们做不好,而感到焦虑,其实是晕轮效应在做怪。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全的主观心理臆测,他往往表现在:
第一,抓住事物的个别持征,习惯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
第二,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持征必然会有另一种持征;
第三,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看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可实际上许多人就是利用这些心理去获得好感而实施了诈骗。如女人碰到的渣男,如老人常陷入到金融诈骗等等。
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俄国著名的大文家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入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代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心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3-
这一切的源头其实是你自己,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才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产生焦虑。因为自己的视野格局小,才会对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太过绝对。
所以:
要客观,不要听风就是雨,会准确表述,不是用可能会出现的词语去涵盖。
要全面,我们所看到的事情可能只是表向,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
要冷静,就算事情沿着我们预想的事情发生,也是要了解为什么,我该怎么做,不是去焦虑指责。
这些都可以帮你化解晕轮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