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搓,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也矣,其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傲慢,这样的人怎么样?”孔子说:“还行,不过比不上虽贫穷却乐道,虽富有却谦虚好礼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同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先开料,然后磋磨、接着雕刻,最后磨光’,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赐啊,可以与你讨论《诗》了,告诉你一件事,都会举一反三了!”
注: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说明能持守本心,不为贫富所动。但是仍未超脱环境,没有更高追求,个体的主体性尚未立得住,因此孔子只是说“可也”。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说明已超脱于外,内求于己,主体性立起来了,所以孔子评价甚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相比“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前者或是天生本性,后者却是非学问无以至,因此孔子潜台词强调的是“学问之重要性”。
子贡很聪明,一听就明白了,因此举例说如同玉石一般需要切、磋、琢、磨方能成器,人也需要经历学问的打磨方能成才。
孔子一听很高兴,子贡get到了他的点了,于是夸赞了他一番:好小子,都会举一反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