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之前一直独自拥有一项东西,现在更没必要去向外证明了,那是音乐。那就不妨用文字来证明些什么。
一 音乐是灵魂
对于我,音乐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而不仅仅是向外施展的一个兴趣或者是技能。
兴趣有可能始于灵魂以及灵魂的表达,也有可能始于外界的对所做之事的鼓励和赞赏下的表现行为。而技能总是前浪推后浪的层出不穷的,与年纪与体力的强盛与否密切相关。
也许音乐和文字都可以分类为:内心体验派,外在表现派, 和由内向外表达派。
内心的体验可以保持终生,外在的表现可能在青壮年发挥到极致,而表达则可能因为表现的限制而不能淋漓尽致。
我无疑更关注内在的音乐体验。文字也是。
音乐这种东西曾经就是向内给予我生存力量的东西,而不是向外表现的东西。
如果可以,我更愿意它是可以从内向外表达的工具,而不仅仅是外在表现的工具。
这么多年,我就是靠着音乐所能表达的意义活着,并不太在乎它在声音层面的美与丑。如果只介定和要去追求声音的美学意义,这种音乐对于我就失去了很多意义。
形式美的文字有许多但有些确实是空洞无物。同理,音乐也是。现当代人的文学不一定比古人差劲甚至可以说超越许多。同理,音乐也是。
例如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即便主旋律很美也会有一段较难听的暴风雨般的情绪。
就像罗大佑自己唱《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没有张学友得来的好听,但我就喜欢罗大佑版,因为罗更有表达自己的内心。
就像齐秦唱《你的样子》比声音条件更好的林志炫唱得更让人感动。
二 通识教育
有时候,通识教育比学院派教育更有利于音乐的造就。
罗大佑和李宗盛的音乐之所以能感动那么多人,是他们把感动的自己又给表达了出来,也在于可能恰恰就在于他们不受学院派太多清规戒律的影响。当然前提是他们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包括音乐素养的学习。
美藉华人大提琴家马友友自小痴迷大提琴高中毕业后就想走艺术道路,可他的父亲告诉他一定要完成综合大学的课程。
罗大佑也是医学专业毕业又从事医生职业七年才专门做音乐。(题外话,人家的医学专业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而我们这里好像也是学业不那么好的人才报医学院,所以么有的医生大家都懂的)。
可见,通识教育比学院派教育要重要许多。现今很多艺术院校无限制的招生,这使大众一再认为艺考是捷径也是条可以用金钱铺垫但实质很廉价和无底线的路。
最终,这还是有由个体的差异性所决定,生活体验和知识的丰富以及感受力的强大比学院派教育的优势可能就在此。
别再用音乐技术来介定一个人的音乐感受力。技术总是越年轻越好,而感受力显然因人而异。
如果玩恶俗才能普及古典音乐这正是古典音乐的可悲之处,也恰恰证明了一些人在音乐表现之外的浅陋和粗俗。
相对于古典,罗大佑们恰恰证明玩通俗也可以高大上,这正证明了除了音乐表现之外他人生和知识的丰足。
事实上,罗大佑并不是一个在音乐表现上很出色的人,而且他只是一个三流的歌手,同样李宗盛也是。但这些并不能证明什么也无需证明。
网友评论